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凡配偶生殖功能正常,女子婚后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同居2年,而未受孕者;或曾有过妊娠,而后未避孕,又连续2年不再受孕者,称不孕症。据统计,我国育龄妇女不孕症的发病率约20%,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其中排卵障碍是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不仅损害妇女的身心健康,甚至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家庭问题,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所以寻找一种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目的:通过分析比较中医循期疗法及中西医结合疗法两种方案对治疗肾阳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影响,包括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疗效、促排卵率、妊娠后先兆流产率及安全性的比较,揭示中药及中西药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特色,总结中医治疗本病时对排卵的调节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为肾阳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治疗提供临床研究和新思路。方法:所有病例均来自武汉市中医医院2006年5月-2008年1月妇科门诊及病房。根据病例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共收集101例患者作为观察病例,其中给予中医循期疗法49例,给予中西医结合疗法52例。监测基础体温、宫颈黏液周期性变化、治疗前孕酮的血清浓度水平、治疗后排卵情况等,对上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中医循期治疗组49例,经治疗30例妊娠,妊娠率达61.22%;中西医结合治疗组52例,经治疗34例妊娠,65.38%。两组妊娠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中医循期疗法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67.3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5%,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经过治疗,中医循期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中医症候积分均明显下降,且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中医各单项症状疗效总有效率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4)中医循期治疗组共促排173个周期,其中排卵145个周期,促排率为83.82%;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共促排154个周期,其中排卵130个周期,促排率为84.42%。促排率比较无显著差异。(5)中医循期治疗组平均促排周期为3.53±1.26个,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平均促排周期为2.96±1.45个,两组促排周期比较有统计学差异。(6)在本临床研究观察服药期间,中医循期治疗组有4例轻度OHSS,发生率为8.16%;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15例轻度OHSS,发生率为28.85%,两组轻度卵巢过度刺激征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7)在本临床研究观察服药期间,中医循期治疗组无双胎发生;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2例双胎,双胎发生率为5.88%,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双胎妊娠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8)在本临床研究观察服药期间,中医循期治疗组无异位妊娠发生;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1例异位妊娠,发生率为2.94%。(9)治疗妊娠后,中医循期治疗组妊娠者中先兆流产6例,发生率为20%;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妊娠者中先兆流产4例,发生率为11.76%。两组先兆流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妊娠率、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中医临床症状、促排率等临床综合疗效,中医循期疗法与中西医结合疗法无明显区别,但是中医循期疗法的治疗周期长于中西医结合疗法;从安全性来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OHSS发生率高于中医循期疗法,其他副作用如先兆流产、异位妊娠、多胎妊娠发生率因观察例数不够暂未显示有差别,尚需收集更多的病例以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