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探讨了释义在第二语言心理词汇重组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近二十年,心理语言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心理词汇的研究给二语词汇习得的探索开辟了崭新的视角,为心理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研究二语词汇习得找到了一个恰当的结合点,在第二语言词汇的教学中,对新词的预先解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辅助过程,这一过程对帮助学习者建立新旧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十分重要。在我国外语词汇教学的历史上普遍存在两种解释方式即母语解释方式和目标语解释方式,目标语解释方式即本文所使用的简洁语-释义。文章首先从应用语言学角度和心理语言学角度对研究假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根据,从理论层面阐述了目标语解释方式在词汇教学中的意义。由于二语心理词汇的重组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一不断重建的动态过程中,语义网络的不断修正和调整是重组的核心之所在,如何帮助学习者建立起比较稳固的二语词汇语义网络是二语词汇习得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因此采取哪种解释能够促进二语心理词汇的重组,提高学习者的词汇学习效率是该研究所关注的主要问题。针对该问题文章提出了研究假设释义在二语心理词汇重组过程中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研究证实了释义在二语心理词汇重组过程中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这一观点,该观点不但具有坚实的理论根据,而且拥有充分的现实依据。文章结合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特点设计了教学实验,分别运用两种解释方法对学习背景相似的学习者实施了词汇教学,为了进一步验证该假设,检测教学效果,试验结束时对学习者进行了词汇自由联想测试。结果表明:不同的解释方式对学习者二语心理词汇的重组产生不同的影响。目标语解释方式即释义对学习者二语心理词汇的重组有积极的作用,该结论基本验证了研究初步提出的假设,它对提高二语学习者词汇学习效率,促进二语心理词汇重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很好的实施我国外语教学具有很强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