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种推广补贴”是我国在入世后,利用《农业协议》等有关规则,出台的第一个农业补贴政策。自2002年以来,国家对良种推广补贴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其投入也随着其政策效果的显现而逐步增大。8年来,良种推广补贴政策对提高我国种植业农业科技水平、提升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激发农户生产积极性、加快种植业生产的规模化程度以及促进种植业优势主导产业的培育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在良种推广补贴政策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致使良种推广补贴政策不能充分发挥其对种植业生产的助推作用,有的甚至与国家制定政策的初衷完全相悖。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作为种植业的主导产业之一,水稻产业发展的好坏关系着我国粮食安全战略能否顺利实施。因此,为确保政策能发挥出预期的作用,以四川水稻生产为例,分析良种推广补贴政策对种植业的作用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在对国内外农业补贴特别是良种推广补贴政策研究成果回顾的基础上,借鉴产业组织理论、农业产业化理论及农业政策学的相关知识,尝试构建种植业良种推广补贴政策的SCP分析框架。并以良种推广补贴政策下四川水稻生产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将良种推广补贴政策对水稻生产的作用过程进行量化。在市场结构方面,主要从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及生产经营者的进入退出壁垒三个方面分析四川水稻市场的结构类型,其中市场集中度主要采用绝对集中度这一指标,从水稻年产量、水稻种植面积、水稻出售量三个方面进行量化分析。在确定市场结构类型的基础上,分析良种推广补贴政策作用于市场结构的过程;在农户生产行为方面,在确定农户生产经营目标的基础上,运用logistic模型对设定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探寻良种推广补贴政策下农户水稻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讨论良种推广补贴政策下的农户水稻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与一般设定的影响因素之间是否相同,并分析此现象的原因,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良种推广补贴政策作用于农户水稻生产行为的过程;在绩效分析方面,则主要对良种推广补贴项目示范区、项目辐射区和非项目区的农户水稻生产情况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用量化的方式分析良种推广补贴对农户水稻生产的助推作用。
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得出:(1)种植业良种推广补贴属于“绿箱”政策范畴;(2)四川水稻市场现阶段正处于完全竞争市场向垄断竞争市场转变的时期,良种推广补贴政策主要作用于市场集中度来影响其市场结构;(3)良种推广补贴政策下的四川农户水稻生产行为主要受农户基本特征变量、投入产出变量、农户认知变量及区域变量的影响,其中投入产出变量是良种推广补贴政策作用于农户水稻生产行为的主要着力点;(4)在绩效方面,发现良种推广补贴项目示范区与项目辐射区的农户水稻生产效果均比非项目区的更好等结论。最后,文章根据良种推广补贴对水稻生产的作用过程,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