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过一系列的小分子、金属团簇有序地排列组装形成三维空间中无限延伸的网络,框架化学已成为当今材料科学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包含的晶态材料有金属有机框架(MOFs)、共价有机框架(COFs)、沸石咪唑框架(ZIFs)等。其中COF是由有机小分子通过可逆的共价键反应连接而形成的晶态材料,而MOF则是通过配位键连接有机小分子和金属离子或团簇而结晶。这类材料具有晶态、空间无限延伸、多孔性的特点,在气体吸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一系列的小分子、金属团簇有序地排列组装形成三维空间中无限延伸的网络,框架化学已成为当今材料科学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包含的晶态材料有金属有机框架(MOFs)、共价有机框架(COFs)、沸石咪唑框架(ZIFs)等。其中COF是由有机小分子通过可逆的共价键反应连接而形成的晶态材料,而MOF则是通过配位键连接有机小分子和金属离子或团簇而结晶。这类材料具有晶态、空间无限延伸、多孔性的特点,在气体吸附识别和分离、催化、生物医用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迄今为止COF材料的连接方式较为少有,其中席夫碱缩合的亚胺连接方式是合成COF的重要方法,由于其高可逆性可得到高结晶性的COF晶体。因而设计合成不同成键类型的网络结构,对于丰富框架化学的发展以及拓宽材料从结构到功能的多样性变化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为实现此目标,本课题通过以下两方面来探索连接方式对框架材料的影响:(1)以苄叉苯胺作为模型分子通过模板反应探索还原条件,先合成亚胺三维COF,COF-300再通过后修饰的方法,原位还原得到胺连接的三维COF,COF-300-AR,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固体核磁共振(SS-NMR)碳谱、氮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谱学表征手段验证了固态到固态反应的完全转化;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PXRD)以及Pawley精修验证了反应前后COF的晶态得到了完好的保持;并通过四苯乙烯的负载实验验证了还原后的COF-300-AR的多孔性。鉴于有机胺类材料与二氧化碳分子有较强的作用,我们将COF-300-AR沉积在银箔电极表面,改性后的电极相较于银箔本身电催化还原CO2到CO的效率有明显提升,而副反应氢析出反应也得到了显著的抑制。通过COF-300-AR与13C标记的CO2作用后的固体核磁碳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可知这一电化学性能的提升来自于COF骨架中的胺位点与CO2可形成氨基甲酸酯从而活化这一反应的进行。(2)使用1-H-吡唑-4-甲醛这种两种连接方式的配体,从而引入亚胺键(共价键)和吡唑金属配位键两种连接方式,通过原位合成的方法直接制备得到双连接方式的框架材料:Ni-Pz A-hz与Ni-Pz A-TAE,其中使用了Ni8O6Pz12作为次级构筑单元(SBU),使用了水合肼和四4-氨基四苯乙烯作为另一种结构单元,两种材料分别具有fcu和ftw-c拓扑的结构。通过PXRD和retiveld精修确定了两种材料结构的准确性,辅以高分辨透射电镜及选区电子衍射验证,也由氮气等温吸附曲线验证了材料的多孔性。从而实现了不同的键和类型的一锅法合成。其中Ni-Pz A-hz表现出优异的水吸附性能,在30%的湿度下水吸附量高达0.79 g/g,同时由于该材料中镍的高配位数带来的优异结构稳定性使得其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在69次的循环后水吸附量仍保有95%以上。
其他文献
离散元法是一种有效的研究离散介质或颗粒系统的复杂静、动力学问题的数值计算方法,目前已经广泛用于机械工程、化工制药、农业及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和领域,为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带来了极大的益处。颗粒离散元法认为系统由一系列离散的颗粒单元组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建立每个颗粒的运动方程并进行数值求解,实时追踪所有颗粒的位置和方位、速度和加速度等动态信息,最终实现整个系统的宏观/微观运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更新演化。由于
纳米尺度下的金属焊接,可以在自下而上的电气和机械纳米器件制造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现有的焊接技术通常采用局部加热的方式,要求精确控制加热系统,并有损坏母材的可能。已有研究证明,在不加热的情况下采用较大的施加压力可以进行金属间的焊接,即宏观尺度下的冷焊。本文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实验,对几种典型纳米材料的冷焊行为进行了研究。首先,研究了单晶纳米线的冷焊行为。为探索纳米尺度结构的焊接机理,开展了不同的焊接条
高精度GPS(Golbal Position System)时间序列是研究地壳运动的主要方法之一,能够为冰后回弹(Glacial isostatic adjustment,GIA)建模提供外部检核和新的约束,进而对板块运动、地壳垂向运动、海平面变化等提供重要改正。南极和格陵兰地区地壳运动特征的研究对全球板块构造格局的形成与演化机制、地球参考框架的构建与维持、极地冰雪环境动态变化监测等具有重要参考意
现代电子器件的微型化和集成化使得电子器件在工作时能量密度巨大,而大部分的能量最终转化为了热能,使器件面临温度过高的问题。高温不仅影响器件工作的稳定性,甚至还会带来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的问题。因此,解决器件的高温问题并提高器件的能源效率对促进经济繁荣、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传统散热方式的一些限制使其在大规模应用或便携式设备上难以适应。水凝胶是一种含水量极高的三维网络结构材料,而水的潜热巨大,受生物
电流体动力学是电动力学与流体力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电晕放电是电流体动力学中一种常见现象,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针板电极结构是研究电晕放电及其相关现象的经典电极结构,在针板电极结构中电晕放电对液体产生驱动作用早已为人所知,然而部分现象仍缺乏系统性实验分析和理论解释。本文对针板电极结构中电晕放电驱动液体进行实验及理论研究并发展出一种新的液滴控制技术,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实验证明了电晕作用
随着先进制造加工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微机电系统、光机电一体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高精度的运动系统成为了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关键技术,特别是以压电陶瓷为基础设计的压电驱动系统对微纳尺度领域下的研究与应用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在实际应用的位置跟踪过程中,压电驱动系统中压电陶瓷驱动器的迟滞、蠕变现象以及机械结构带来的振动、摩擦等严重影响着系统的输出精度;此外,压电驱动系统与外界环境灵活、安全的接触交互也为
人类可以通过协调身体姿态实现在多种场景下(不平地面、狭窄空间等)的稳定行走。当受到外界干扰时,往往也需要调整步态参数以保持平衡。受此启发,考虑仿人机器人的冗余自由度设计,可以利用多种步行策略,比如踝关节策略、迈步策略(步行周期和步行落脚位置调整)、髋关节策略(躯干倾斜角度/自旋角动量变化)和变高度策略(质心高度调整),来提高真实环境下双足步行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考虑机器人的结构尺寸、驱动能力、双足支
氢能源由于清洁、可再生、能量密度大、反应产物无污染等优点,被认为是取代化石能源的理想能量载体。而利用太阳能生产氢能源为进一步解决能源危机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带来了新的曙光。目前,光伏-电催化水分解以及光电化学水分解系统在太阳能转化为氢能的应用中均展现出了极大的应用前景以及发展潜力。但是由于水分解反应过程中产氧半反应具有大的能量势垒以及较慢的反应动力学,导致光伏-电催化水分解体系中的析氧电极以及光电化
合金材料因同时具有其组成成分金属的特性,且表现出很多不同于成分金属的特殊物理化学性能和机械性能,如低沸点、高硬度、耐酸碱性等,被广泛应用于电化学储能、催化、航空航天、运输等各大领域。传统制备合金材料的方法主要包括:高温煅烧法、溶胶注塑法等,但这些方法经常涉及到繁琐的反应步骤,从而使生产工艺复杂,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能源消耗高。到目前为止,合成合金纳米颗粒的方法还比较少,而且,传统的加热方法很难制备
第一部分:CUMS诱导LRP1改变与大鼠抑郁样行为目的:探讨LRP1表达与抑郁样行为的关系。方法:将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200-250g)分为control(CTRL,n=15)和CUMS(CUMS,n=15)两组,CUMS组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予以4周慢性不可预计温和应激(CUMS,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TRL组大鼠正常饲养。在应激前一天称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