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正处在“全球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各国经济全面发展,跨国合作、交流也日益增多,在经济合作不断加强的同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化也正在相互磨合、交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升,国人越来越渴望了解国外的大千世界,而多媒体则是了解世界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其中,影视作品,作为最为直观也最易接受的文化输入方式,受到了国人的广泛关注。由于语言的差异,外来影视作品需经过译制后方能为观众所观赏,而主要的两大影视翻译形式即为:“配音翻译”与“字幕翻译”。而近年来,“字幕翻译”与“配音翻译”的研究并不均衡,根据笔者对“中国知网”收录文章种类与偏数的统计:在2005年至2014年期间,关于“字幕翻译”研究的文章呈快速增长趋势,几乎占据了影视翻译类研究文章总篇数的80%之多。而相反,“配音翻译”类研究则一直未受到学界的重视。然而“译制片”作为传播外来文化、传承华夏文化艺术瑰宝的有效途径,该领域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因此,本论文以“字幕翻译”为参照,分别从:受众、预期目标、翻译限制、翻译标准、语言特征、表现形式、翻译策略的选取、现存问题等多方面对“配音翻译”与“字幕翻译”进行了全面的对比研究,并从中总结出“配音翻译”的独有的特点与难点。根据对比研究显示,“配音翻译”主要的难点在于:口型匹配,语言、语际、文化差异与不可译现象,剧本缺失,译文口语化与规范性处理。针对以上几大配音翻译难点,并结合了笔者在上海电影译制厂实习期间翻译并播映的影视作品实例,本论文对“配音翻译”的主要难点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与翻译技巧,如“增译法”、“省略法”、“缩译法”、“‘意’化语‘异’法”、“‘等效’替代法”、“口语化”、“‘巧译’不文明用语”等一系列立足于实践总结的翻译技巧与策略。笔者希望通过这一研究,为今后“配音翻译”研究领域提供新的研究方向以及实践经验,从而引起学界对该领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