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联体,即区域内医疗机构联合体的简称,是指涵盖不同级别医疗卫生机构的超越级别间行政及资产所属关系的医疗机构联合。该联合的前提是所有参与的医疗机构同属卫生行政机构统一规定的地域范围。本研究欲通过对医联体环境下慢病高血压病管理模式的探索,包括高血压病慢病管理系统的建立、高血压病慢病管理运行机制的建立、高血压病慢病管理效果评价中指标选择和数据采集、对医联体环境下慢病高血压病管理模式推广,以实现对不同诊疗需要的高血压病患者的分级诊疗,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减轻患者个人和医疗机构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为医联体环境下慢病的管理模式推广提供参考。为达到研究目的,本研究查阅了国内外大量的文献资料,通过对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医联体环境及慢病管理模式的研究,以了解国内外医联体及慢病管理的研究现状。以问卷形式对中日友好医院医联体环境下来广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部分入组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连续跟踪、记录,通过第三方健康管理网络平台实现医联体内数据信息共享。后期通过对来广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居民的高血压病管理数据进行系统专业的收集、整理、总结,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来广营地区在医联体环境下慢病(高血压病)的管理效果及出现的问题。采用深度访谈法和专家会议法,结合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探究该医联体环境下慢病(高血压病)管理效果及所呈现问题背后的原因,为我国医联体环境下慢性管理模式的建立提供参考、建议。通过研究发现,医联体环境下慢病(高血压病)管理模式的建立减少了患病人群的医疗支出和就诊时间,提高了优质卫生资源的可及性及基层卫生机构卫生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满意度。同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医院高血压病的门诊压力。数据显示,1.信息技术组与分级诊疗组的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管理效果均优于传统组,表现为实验前后舒张压差值均数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然而,信息技术组与分级诊疗组相比,差异不显著,尚不能认为信息技术组优于分级诊疗组。2.信息技术组与分级诊疗组的高血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均优于传统组,体现在上述两组高血压病患者实验前后的生活质量测评差值的总体均数大于后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三组数据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信息技术组高血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优于传统组、分级诊疗组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优于传统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信息技术组与分级诊疗组相比,差异不显著,尚不能认为信息技术组优于分级诊疗组。3.信息技术组与分级诊疗组的高血压病患者的月均医疗支出与传统组相比,明显减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而对三组数据进行两两比较,发现信息技术组高血压病患者月均医疗支出的减少优于传统组、分级诊疗组高血压病患者月均医疗支出的减少优于传统组、信息技术组高血压病患者月均医疗支出的减少优于分级诊疗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信息技术组与分级诊疗组的高血压病患者的月均就诊时间与传统组相比,明显减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三组数据进行两两比较,发现信息技术组高血压病患者月均就诊时间的减少优于传统组、分级诊疗组高血压病患者月均就诊时间的减少优于传统组、信息技术组高血压病患者月均就诊时间的减少优于分级诊疗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三组的对比研究发现,信息技术组慢病高血压病管理效果的形成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医生的建议下合理、规律用药;其次、有三级医院医生通过信息平台的干预指导,依从性较好,能够定期门诊检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再次,配合专科医生合理饮食、运动、作息。研究中出现的最大问题是患者脱落,体现在不规律就诊、不规律用药。究其原因主要是患者的依从性差、见效心态急切、及对高血压病尤其并发症的认识不足导致对病情的轻视。根据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本研究为我国医联体环境下慢病管理模式的推广提出如下几点建议:1.积极鼓励在现有对口支援基础上建立包含大型三级综合医院、二级综合医院和基层卫生机构的区域医疗联合体,通过建立信息平台实现医联体环境下慢病管理模式,实现慢病患者的内部转诊、分级诊疗,减少患者医疗支出与就诊时间,改善病情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也提高了居民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认可。2.加强对各种慢病及并发症的专业宣传,以加强居民对慢病的了解,增强居民慢病危害意识。3.拉大机构间的报销比例差距,引导患者有序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