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国内外研究数据显示肥胖是青少年及儿童血压偏高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指出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腰围身高比(Waist-to-hip Ratio,WHtR)、腰臀比(Waist-to-height Ratio,WHR)和皮褶厚度等肥胖相关指标是其重要危险因素。本研究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旨在探讨儿童青少年肥胖相关指标与血压偏高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早期预防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简称CHNS)。该调查是由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罗莱纳州人口中心与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国家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合作进行,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广西、江苏、山东、黑龙江等9个省/自治区,以常住人口为抽样调查对象,依据经济建设将全国分为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四类农村等六个区域。本研究选取 1993 年、1997 年、2000 年、2004 年、2006 年、2009 年、2011年和2015年调查的具有完整性别、年龄及各项测量指标的10786名(男生:5637,女生:5149)6~17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2.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收集数据。问卷调查收集年龄、性别等人口学基本信息。体格测量包括身高、体重、臀围、腰围、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和皮褶厚度等。身高测量选择金属立杆制身高测量仪,体重测量采用电子测量秤,腰围测量采用非弹性皮尺于肚脐上1cm处测量,臀围测量在臀大肌最突出部位测量,皮褶厚度为测量肱三头肌皮褶厚度。采用水银血压计测量血压水平,每人测量3次,取后两次均值用于分析,采用2017年米杰等制定的基于性别、年龄别、身高别血压标准诊断血压偏高。WHtR=腰围(cm)/身高(cm),BMI=体重(kg)/身高 2(m2)、WHR=腰围(cm)/臀围(cm)。3.统计分析采用SPSS 22.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不同性别间是否存在差异;计数资料采用例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率法比较不同组别间的差异。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相关分析检验各肥胖指标与血压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肥胖相关指标与SBP和DBP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分析各肥胖相关指标对于青少年儿童血压偏高的诊断价值。4.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0786例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检出率为13.16%(n=1420)。男、女生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13.36%(n=753)和12.95%(n=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6~12岁)、青少年(13~17岁)中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11.39%(n=720)和15.67%(n=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乡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13.11%和13.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相较于女生,男生的BMI、腰围、WHtR和WHR较高(P<0.05),皮褶厚度则较低(P<0.05)。按年龄进行亚组分析,青少年期男女生BMI、腰围和皮褶厚度等指标均高于儿童期(P<0.05),而WHR等指标低于儿童期(P<0.05)。3.男女生的BMI、腰围、WHtR、皮褶厚度等指标在血压正常组与血压偏高组间存在差异(P<0.05),而WHR差异不明显(P>0.05)。相关分析显示,BMI、腰围、WHtR、皮褶厚度与男女生SBP和DBP均显示良好相关性(P<0.05)。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腰围、WHtR和皮褶厚度是SBP、DBP的影响因素。其中,BMI、腰围对SBP和DBP的影响程度较高。5.ROC曲线分析显示,BMI、腰围、WHtR、皮褶厚度对于血压偏高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以BMI的AUC面积较高(AUC=0.642,灵敏度=63.3%,特异度=56.2%)。结论1.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检出率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之间存在显著差异。2.随着年龄增长,BMI、腰围、臀围和皮褶厚度增加,WHtR、WHR降低。3.BMI、腰围、WHtR和皮褶厚度等是男、女生SBP和DBP的重要影响因素。4.BMI、腰围、WHtR、皮褶厚度对于血压偏高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且以BMI的AUC面积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