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烃在海水/沉积物中的物理生物过程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yiyiyi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石油产业的迅速发展,海洋石油污染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难题。在溢油事故发生后,石油会随着潮汐和海浪作用到达海岸线,从而造成滩涂、海岸湿地等区域的污染。本文针对石油烃在海水/沉积物中的物理生物过程进行了研究,同时考察了石油烃对斑马鱼的毒性效应。主要结论如下:(1)在室温(~18℃)下,石油烃在海水中的溶解度为14.3mg·L-1;溶解态石油烃(DPHs)在沉积物上的吸附解吸行为满足一级动力学模型,经拟合得到平衡吸附量和平衡解吸量分别为0.395mg·g-1、0.201mg·g-1,最终大约有49%的石油烃残留在沉积物上;DPHs在沉积物上的等温吸附满足线性等温吸附模型;经热力学分析可得ΔH为-39.0kJ·mol-1,吸附为放热过程,且属于物理吸附范畴。(2)考察高效石油烃降解菌S-1在富集培养基、原油培养基和原油培养基(30%消油剂)中的生长曲线,得出30%的消油剂对菌株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选用25%消油剂与菌株S-1进行复配,10d后对石油烃的降解率最大,约为46.8%,此时菌浓为6.12×109cell mL-1。(3)苯、甲苯、萘、菲和原油对斑马鱼的96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约为49.24、75.17、33.95、36.71和59.71mg L-1,毒性大小顺序为萘>菲>苯>原油>甲苯,均属于中毒物质,其毒性机理与各物质的组成和分子结构密切相关。(4)通过滩涂溢油的室内模拟实验,得出水相中的石油烃最大含量为4.875mg L-1,溶解态石油烃对消油剂和微生物的作用敏感;沉积物中石油烃的含量基本上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且0~1.7cm表层沉积物的油含量变化幅度要大于1.7~3.3cm和3.3~5.0cm沉积物,潮间带的油含量高于潮上带;原油样品中C、N元素含量在自然风化、乳化风化、生物降解阶段均有下降;正构烷烃对自然风化和微生物降解作用更为敏感,其在实验三个阶段的总损失率分别为25.56%、16.56%和19.40%,其中消油剂的分散乳化作用损失率为0.65%,微生物降解率为15.46%。本研究考察了石油烃在海水/沉积物中的物理生物过程及其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可为石油污染的生态评估、污染控制和修复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其他文献
小学科学在自然学科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些新的知识和实践内容,同时作为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学科的知识基础,学好小学科学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发展对学生的
在格式合同中,经常出现霸王条款。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刻理解格式条款的含义、特点。格式合同的制定者应本着公平的原则,采取合理的方式来制定格式条款。为了使格式合同双方当事
针对我国海上运输易流态化货物发生事故和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其中的安全要素,提出防控载运易流态化货物船舶事故的安全管理对策。
最高人民法院证据规则的颁行,拉开了民事诉讼立法的序幕,似乎成为我们民事诉讼法制化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该规则却显露了我们在民事诉讼立法方面的重大缺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