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开始更多的追求文化生活,这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具有主体性的文化认同推进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实现奠定了坚持的基础。本文也正是以人的文化主体性为切入点,通过对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个体化现状的针对性分析和研究,力图以提升人民群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认同推进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实现。文章以人的文化主体性发挥为线索贯穿始终,共分为三个段落。首先,文章明确了文化主体性即人在文化生活中的主体性和文化在与其它社会系统的对象性关系中的主体性的科学内涵,并以人的文化主体性为基础对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省和文化自强进行了逻辑阐述,这既是本文以文化主体性构建为基点推进主流意识形态实现的着力点,也为建构多样化的主流意识形态实现形式指明了方向。其次,文章对文化主体性同主流意识形态的基本关系进行了论述,提出主流意识形态的科学性根源于人民群众的文化主体性和人民群众文化主体性的构建有利于克服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危机两个观点,进一步明确了人民群众文化主体性对于主流意识形态实现的重要意义。最后,文章以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经验的总结为基础深入分析了主流意识形态实现中的人民主体性基础,指明了以建设科学的主流意识形态、提升党的先进行和建设多样化的主流意识形态实现形式为主要内容主流意识形态实现路径,是本文的现实价值所在。文章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借助文化这个已经深入人心的方式来克服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实现中的不良倾向,推进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构建。首先,科学性是主流意识形态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必须符合人民群众根本要求,只有这样,主流意识形态才能在人民群众对其自身利益的自觉追求中获得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其次,阶级性是主流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有效实现的首要特征,在当代中国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和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群众是其坚强的阶级柱石,因此要推进主流意识形态有效实现就必须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必须推进人民群众的文化主体性培养;最后,主流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其本身并不具有可感知性,因此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实现就必须借助系统的理论阐述和一定的物质形式,而只有通过构建大众化的理论体系和多样化的实践体系,主流意识形态才能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所认同、所实践。总之,文章以人的文化主体性为逻辑主线和着力点,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经验的历史总结,在科学分析当前主流意识形态现状的基础上,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及其实现途径进行了科学的探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推进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