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课堂管理主要是指在幼儿园教学活动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在爱的基础上,通过对课堂管理模式、课堂常规、课堂行为问题管理、时间管理和物质环境以及幼儿园教师自身的综合管理,运用一定的管理策略达到教师自身和幼儿的双向管理,并最终内化为教师和幼儿的自我管理。有效的课堂管理能够促进幼儿园老师和幼儿双向发展,而在幼儿园课堂管理的具体实践过程中,老师和幼儿的状况实在令人担忧,幼儿园老师职业倦怠比较严重、幸福感不断下降;幼儿丧失了主体性地位,他们的身体和言语都被老师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束缚着,就像福柯所说的“规训”。内尔·诺丁斯的关怀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关怀理论十分注重“我——你”关怀型关系的构建,从关怀理论的哲学基础、对教师幸福的研究、对师生关系的理解以及性别取向这几个角度出发,我们从中找到了关怀理论与课堂管理研究的契合点,同时也为我们研究幼儿园教师课堂管理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和研究思路。本研究依托访谈法和观察法,对幼儿园教师的课堂常规的管理、课堂行为问题管理、时间管理、教师自身的管理以及对物质环境的管理进行了分析,从关怀理论中“我——你”的整体关怀型关系出发,剖析了管理过程中的幼儿园老师——“我”的境遇和幼儿——“你”的概况,分析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困境,最后从关怀理论的视角探讨了课堂管理的应然状态。通过从“我——你”关系的角度研究发现,管理过程中老师不良情绪不断滋生、对管理过程的时间把握不当、对问题儿童的管理束手无策以及管理效率不高;管理过程中的幼儿身体和话语都被老师控制着,幼儿园老师通过明确的言语指令、物化的管理道具、座位的安排、桌椅的布局以及常规等方式来束缚幼儿的身体和言语。幼儿园教师课堂管理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一是处于“徘徊”中的管理理念;二是“严”与“爱”的界限把握不当;三是幼儿主体地位的丧失。最后,本研究从关怀理论的视角探讨了关怀型课堂管理的应然状态,首先,幼儿园老师具有关怀型的管理理念;其次,幼儿园老师有被关怀的体验;最后,幼儿园老师、幼儿园管理者、家长和幼儿之间构建一个关怀型的管理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