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食管癌是来自于食管鳞状上皮的恶性肿瘤,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占我国恶性肿瘤的第4位,年平均死亡率为14.59/10万,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食管癌患者初诊多为中晚期,外科手术后5年生存率较低,而早期癌可达90%左右。因此,从分子水平探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机制,提高早期诊断率,判断预后已成为食管癌研究的关键。近代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是一种高度选择的非随机过程,与多个基因和多个分子表达水平密切相关。分化抑制因子(inhibitors of differentiation, Id),又称DNA结合抑制因子,是1990年Robert Benezra等首先从小鼠红白血病(murine erythroleukemia, MEL)细胞cDNA文库中克隆出来的,属于螺旋-环-螺旋(helix-loop-helix, HLH)转录因子家族。Id蛋白不但在正常细胞的生长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人类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转移、血管形成、治疗和预后也产生重要影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属于二聚体糖蛋白生长因子家族成员,对内皮细胞的增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诱导血管新生,增加血管的通透性,使肿瘤细胞通过血管获得大量的氧和养料,实现肿瘤细胞的指数增殖。目前,国内外同时研究两者在食管鳞癌(ESCC)中表达的报道甚少。本研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2004年1月-2004年7月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二科手术切除的12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存档蜡块中Id-3和VEGF的表达,通过CD34染色计算ESCC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研究这些基因蛋白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相关性及其相互关系,分析Id-3和VEGF表达与MVD的关系,并结合临床随访资料综合分析与食管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不同分期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中的Id-3和VEGF的表达产物进行半定量分析。采用CD34染色计算食管鳞状细胞癌微血管密度(MVD),分析Id-3和VEGF与MVD的关系,通过Kaplan-Meier寿命表法分析与预后的关系。标本取自2004年1月-2004年7月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二科手术切除食管鳞癌存档蜡块122例,其中取40例癌旁组织(离癌灶边缘>5cm)作为正常对照。上述122例食管鳞癌组织中,男性84例,女性38例,年龄34~78岁,中位年龄58岁。入组标准:根治性切除,完整临床资料并有术后随访,术前均未接受放疗及化疗。所有标本均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4um连续切片,分别进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以PBS液作为阴性对照,只加二抗作为阳性对照。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析因分析交互作用,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描绘生存率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生存率差异,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示具有显著性差异,检验水准:a=0.05。结果:1 Id-3在ES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5.2%(104/122),而在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5%(3/40),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2 Id-3在ESCC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与ESCC的分化程度及MVD值呈正相关(P<0.05),与ESCC患者预后呈负相关(P<0.01)。3 VEGF在ES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6.9%(106/122),而在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22.5%(9/40),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4 VEGF在ESCC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与ESCC的分化程度及MVD值呈正相关(P<0.05),与ESCC患者预后呈负相关(P<0.01)。5 ESCC中Id-3的表达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397,P<0.01)。Cox回归模型显示浸润深度、Id-3和VEGF均为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1 ESCC组织中的Id-3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提示Id-3的高表达可能与ESCC有关。2 Id-3的表达可能促进ESCC的血管生成,Id-3高表达者预后差。3 VEGF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提示VEGF的高表达可能与ESCC有关。4 VEGF的表达可能促进ESCC的血管生成,VEGF低表达者预后好。5 Id-3和VEGF可能是E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对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