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衔接是语篇的一个重要特征。由于每种语言都有其使用衔接手段构成语篇的不同特点,所以在两种语言的翻译过程中、在译入语语篇的构建过程中,衔接的转换便成了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有些转换是由不同语言间的系统性差异造成的,而有些则是由于译者个人的偏好产生的。近年来,衔接手段的对比研究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对不同语篇的衔接转换有了更好的认识,一些译者和翻译研究者也在尝试建立和归纳一个翻译的衔接转换模式,以便帮助译者更好地处理英汉翻译中的衔接转换问题。本文采用语言学研究模式(途径),运用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和卡特福德的转换研究及杨莉藜的衔接翻译模式,尝试通过对比和实证研究,建立起一个英汉翻译衔接转换模式,并根据两种语言衔接的系统性差异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衔接手段转换的偏好建立了衔接转换的次模式,希望该模式能为衔接手段的翻译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
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衔接研究的现状。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英汉衔接手段进行了对比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为作者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回顾并讨论了与衔接转换相关的翻译研究的语言学途径,详细阐述了两个主要概念:对等与转换。此外,该部分还分析了转换及衔接转换在国内和国外的研究状况,特别对杨莉藜的衔接翻译模式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不完善之处。第三部分以篇章语言学和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为分析框架,比较了英汉两种语言中几种主要的衔接手段,重点对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作了分析。第四部分通过大量翻译语料的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拟建立的英汉翻译中的衔接转换模式。在此基础上,本文作者又依照波波维奇的结构衔接和个人衔接概念,把这一模式分为两种次模式:结构衔接转换模式和个人衔接转换模式。第五部分总结概括了本文所作的研究,并强调指出在处理不同的衔接手段时,译者应视具体情形采取不同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