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嵌入式的人脸识别系统设计及实现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huyanlongb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份验证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商务、网上银行、公共安全等领域对身份验证的可靠度和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身份验证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这些要求。人脸作为面部特征具有不易伪造、不会遗失和随身携带的优点,与指纹、视网膜、虹膜、基因等其它人体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相比,人脸图像识别系统更加直接、友好,使用者无任何心理障碍。本文针对开发基于人脸图像识别的嵌入式身份验证系统所需要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问题而展开研究,得出了一种适合嵌入式身份验证系统的方案,并实现了该方案。其中所做的主要工作有:(1)提出了Adaboost人脸检测算法,其在PC上基本可以达到实时,在嵌入式产品广泛应用的今天,只有让人脸识别算法在嵌入式平台上实现,才能获得更广阔的应用,本文研究了在嵌入式平台上Adaboost人脸检测算法的性能。(2)从基于图像整体代数特征PCA算法着手,主要介绍了“特征脸”算法的原理和实现过程,对组成特征投影空间的特征值选择问题,距离度量方法问题及训练样本的选择等进行了一定的研究。(3)论文在对人脸识别和嵌入式系统的国内外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首先对硬件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并根据设计方案对处理器芯片、摄像机传感器和相关外围电路进行了选择分析,构建了一个以S3C2440为核心的嵌入式硬件平台。(4)针对第四章设计方案,进行操作系统的移植,采用模块化的设计,开发了基于该操作系统的USB、触摸屏、摄像机等硬件的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开发出用户界面。本文从PC平台的软件实现入手,分别实现了PC平台下的Adaboost人脸检测算法和PCA人脸识别算法;分析了现象及结果,接下来搭建了基于ARM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平台,对AdaBoost人脸检测算法进行了硬件平台的移植,并得出相应实验效果。
其他文献
曾庆存,男,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35年5月生于广东阳江市江城区岗列玉沙村,是地质学家曾庆丰的弟弟,1956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1961年在苏联科学院获得博士学位,
近年来,随着直流输电技术的进步,柔性直流输电因其可控性强、不存在换相失败问题、易于构建多端直流系统等优点得到快速发展。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具有高度的模块化结构、可以扩展到任何电压等级、波形质量高和故障处理能力强等特点,在柔性直流输电实际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直流系统容量的增加,强耦合情况下的混合系统在电网调度、协调控制等方面存在许
经过“十一五”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风电装机容量呈现井喷式的增长,对电力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大。由于风电功率受风速和风向影响呈现出随机性和波动性,大规模的风电并网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严峻挑战。因此,风电功率预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国外的风电功率预报技术起步较早,有一些预报系统已经成功运营。国内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虽有一些系统问世,但在预测精度和可靠性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本文在总结已
在当今世界能源紧缺、环境问题严重的情况下,人们对于用电需求越来越高,分布式电源以其环保、高效、灵活的优点成为了国内外电力行业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分布式电源并网后,对于传统的电力系统造成很大的影响,也引起很多新的研究课题,其中对于配电网线损计算造成的影响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首先对于国内外分布式电源的发展现状以及线损计算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然后介绍线损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逐个剖析几种典型的传
摘要: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本文拟从四个方面论述数学课堂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职高数学课堂;探究性;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039  传统的数学复习课,我们教师一般采用的是根据自己对《数学课程标准》与考纲的理解和经验,对复习内
增量配电业务引入混合所有制是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市场竞争背景下,配电网企业急需对增量配电网进行投资风险和规划研究,提高投资风险规避能力,优化投资成本。针对增量配电网,目前的研究多侧重于相关政策与概念的探讨,而与增量配电网投资风险和规划相关的研究成果较少。本文围绕增量配电网投资风险评估、增量配电网网架结构优选及增量配电网差异化配电价格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对提升配电网企业投资优化能力有一定的
学位
本文以黄河下游典型湿地类型的芦苇种群为研究对象,选取了从河口盐沼到内陆淡水湖泊、河流的14个芦苇种群(HS01~HS06、KD、GD、LZH、LJ、BZH、DLH、ZHG、DPH),并从淮河水系的南阳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型半导体材料的迅猛发展、电工理论的日益完善以及高压大容量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及其封装技术的发展,“多电/全电飞机”理念的提出,起动/发电一体化系统
我国35kV及以下配电网大多采用小电流接地方式,包括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和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概率较大,达配电网故障的80%以上。为了提高供电连续性,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故障线路,在配电网自动化研究中尤为重要。针对小电流接地系统中的单相接地故障选线问题,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现有的故障选线方法的选线原理及其优缺点。深入分析了中性点不接地和经消弧线圈接地系
作者选取品种资源较为丰富的湖北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一、品种资源调查.在广泛查阅湖北地区桂花品种资料的基础上,选取资源较为集中的武汉、咸宁两地区进行实地踏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