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草花叶病毒的分子变异及其对蚜虫传毒的影响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brjsd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山西忻州采集到来自于不同寄主的多个白草花叶病毒分离物,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克隆了其中一个分离物(13号)的全序列和部分分离物的HC-Pro基因序列,并测定了部分分离物的蚜虫传毒活性。 本研究获得了13号分离物的全序列。通过与PenMV-A、B、C的比对分析发现核苷酸同源性为88%左右,氨基酸同源性为96-97%。其中氨基酸同源性最低的是P1,同源性为87-90%;最高的是6K2,同源性为100%。5′NTR和3′NTR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1-93%和97%,说明其非翻译区具有很强的保守性;CP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2%和99%。 通过克隆部分分离物(1号、2号、3号、7号、11号、13号、14号、15号)与蚜虫传毒密切相关的HC-Pro基因的序列,同时测定了部分分离物的蚜虫传毒活性,发现其与蚜虫传毒密切相关的保守模体KITC和PTK在相应的HC-Pro基因中没有发生突变,虽然序列分析表明各分离物之间的同源性存在很大的差异。部分分离物核苷酸双重比对的同源性为87.2%-99.4%,其中11号、13号分离物与其他分离物的同源性最低,约为87-89%,3号、7号分离物与其他分离物的同源性为89%-93%,2号、9号、14号分离物的同源性为99.4%,1号、15号分离物的同源性为99%;氨基酸序列双重必对的同源性为96.2%-99.7%,7号、11号、13号分离物与其他分离物的同源性为97%左右,1号、2号、3号、9号、14号、15号分离物的同源性约为98%-99.7%。 其中11号分离物与其他分离物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7.8%-89.1%,氨基酸同源性为97.2-98.5%;13号分离物与其他分离物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7.2%-89.6%,氨基酸同源性为96.9%-98.5%;而2号、14号、15号分离物与其他分离物的同源性较高。 蚜虫传毒活性测定结果表明:11号、13号分离物的蚜虫传毒效率与其它分离物相比很低,其蚜虫传毒效率分别仅为2.2%和2.6%。而相应地,2号、14号、15号分离物的蚜虫传毒效率分别为11.3%,22.8%和14.9%。
其他文献
从根本上说,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学科,但因为物理学科本身的复杂性和难度较高的特点,使当前物理教学多从初中开始,我们都知道,实践出真知,物理也是一样,物理规律和理论的建立必
我国生态文明研究是在党和国家的政策指引和广大学者的理论探索下快速发展的.本文以1998—2019年中国知网6240篇CSSCI来源期刊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计量,借助可视化软件Ci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于初中生体能的提升日益重视,本文认为,初中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生运动不足、体力劳动较少且营养过剩学校和家长对于体
近年来,“中国式”邻避这一社会问题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渐趋成为当下研究的前沿领域.借助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选取年代分布、研究作者、研究机构、发文期刊、主题变
在当前的农村教育环境下,做好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对于推动农村初中教育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先对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予以分析,之后对农村
在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背景下,当今的教育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就高中体育教育来说,急需我们教师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扩展训练模式是目前体育教学中
初中教育当中,生物教师的指导作用较为显著,对于学生的认知理念改进,以及不同的知识学习、巩固,都能够产生良好的推动效果.因此,初中生物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几乎成为了必要
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想使学生成为会知识创新和主动思考的学习者,启发性教育模式要起到很大作用.在这种模式中,教师们应该更加注意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思维主动性.
近些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这对于丰富学生展示、强化学生素养都具有积极作用.但是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还存在有效性偏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