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山西忻州采集到来自于不同寄主的多个白草花叶病毒分离物,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克隆了其中一个分离物(13号)的全序列和部分分离物的HC-Pro基因序列,并测定了部分分离物的蚜虫传毒活性。
本研究获得了13号分离物的全序列。通过与PenMV-A、B、C的比对分析发现核苷酸同源性为88%左右,氨基酸同源性为96-97%。其中氨基酸同源性最低的是P1,同源性为87-90%;最高的是6K2,同源性为100%。5′NTR和3′NTR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1-93%和97%,说明其非翻译区具有很强的保守性;CP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2%和99%。
通过克隆部分分离物(1号、2号、3号、7号、11号、13号、14号、15号)与蚜虫传毒密切相关的HC-Pro基因的序列,同时测定了部分分离物的蚜虫传毒活性,发现其与蚜虫传毒密切相关的保守模体KITC和PTK在相应的HC-Pro基因中没有发生突变,虽然序列分析表明各分离物之间的同源性存在很大的差异。部分分离物核苷酸双重比对的同源性为87.2%-99.4%,其中11号、13号分离物与其他分离物的同源性最低,约为87-89%,3号、7号分离物与其他分离物的同源性为89%-93%,2号、9号、14号分离物的同源性为99.4%,1号、15号分离物的同源性为99%;氨基酸序列双重必对的同源性为96.2%-99.7%,7号、11号、13号分离物与其他分离物的同源性为97%左右,1号、2号、3号、9号、14号、15号分离物的同源性约为98%-99.7%。
其中11号分离物与其他分离物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7.8%-89.1%,氨基酸同源性为97.2-98.5%;13号分离物与其他分离物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7.2%-89.6%,氨基酸同源性为96.9%-98.5%;而2号、14号、15号分离物与其他分离物的同源性较高。
蚜虫传毒活性测定结果表明:11号、13号分离物的蚜虫传毒效率与其它分离物相比很低,其蚜虫传毒效率分别仅为2.2%和2.6%。而相应地,2号、14号、15号分离物的蚜虫传毒效率分别为11.3%,22.8%和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