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患者拔除喉罩的合适时机——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p81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喉罩(laryngeal mask airway,LMA)能够安全有效地保证小儿患者手术麻醉过程中气道畅通,相比气管内插管,喉罩优势明显,比如,对患者肌松要求低,对气道刺激小,低氧血症、咽喉痛、声嘶等并发症发生率低,因此,喉罩在小儿麻醉中应用广泛。对于小儿患者,喉罩在麻醉苏醒期的拔除条件目前尚存在争议。小儿患者在麻醉苏醒期由麻醉状态向清醒过渡,保护性气道反射逐渐恢复,而且,小儿患者合作性差,气道敏感性高,极易出现躁动,因此,合适的喉罩拔除时机尤其重要。本文旨在比较全身麻醉后拔除喉罩(LMA)时深麻醉的儿童与清醒儿童之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方法:  我们搜索了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MEDLINE, EMBASE和the Web of Science 四个电子数据库,不限制搜索语言与地区。我们纳入11项研究共1786名小儿患者。这些小儿患者均使用经典喉罩进行全身麻醉。我们比较了全身麻醉后拔除喉罩(LMA)时深麻醉的小儿与清醒小儿之间严重气道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全身麻醉后拔除 LMA 时深麻醉小儿与清醒小儿发生喉痉挛的风险相似(OR=1.57,95%可信区间[0.89,2.80],I2 =0%;1452例小儿患者,8项研究)。深麻醉小儿拔除LMA后低氧饱和度发生风险低于清醒小儿(OR = 0.51,95%CI [0.26,1.00]; 1530例小儿患者,I2 = 21%,9项研究)。深麻醉的小儿患者拔除 LMA后更易并发气道梗阻(OR=3.26,95%CI [2.05,5.20],I2 =45%,1121例小儿患者,6项研究)。  结论:  这项荟萃分析表明,根据现有证据,与在清醒状态下拔除LMA的小儿患者相比,在深麻醉状态下拔除LMA的小儿并发气道梗阻的风险更大。清醒状态下的小儿患者比深麻醉小儿更容易并发低氧血症。两组间的其他并发症,如喉痉挛、咳嗽、支气管痉挛、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本课题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对高血压患者颈部血管进行检查,评价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并对其静脉采血检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确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
目的:通过评价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脑电双频指数(BIS)、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等的影响,探讨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在
目的: 使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抗SSA抗体及抗SSB抗体,对比蛋白芯片技术及ELISA检测方法。 方法: 使用蛋白芯片技术及ELISA方法检测抗SSA抗体及抗SSB抗体结果应用蛋白芯片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容积-时间曲线和位移-时间参数显像评价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的心脏功能及收缩同步性。 方法: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25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