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是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森林可持续问题一直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福建省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上升,出现森林资源问题的地区也越来越多。若福建省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消耗自然资源的度有个清晰准确的了解,从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对策。生态足迹作为一种新兴的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指标,描述人类对于生态系统的需求,对研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目前对资源的生态足迹计算,多集中在水资源的生态足迹计算,对其他资源生态足迹的研究相对较少,未见森林资源生态足迹研究。本文通过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分析方法对福建省森林资源占用情况进行核算,并结合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价,揭示其可持续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福建省各区域的森林资源生态足迹的分别计算,反映出各县市对森林资源的需求状况,并其空间特征进行研究,直观呈现出在一定时空尺度下,人们经济活动对福建省森林资源的消费以及森林生态系统能够提供的资源之间的联系,对今后福建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本研究还确定了森林资源生态足迹研究模型中相关参数,建立全新森林资源生态足迹的研究模式。研究分析结果如下:福建森林资源生态足迹为11312591.59hm2,生态承载力为98654022.99 hm2,福建省森林资源生态足迹的供给均大于需求,表现为生态盈余,其中各地市的木材资源足迹均明显大于其他成分,说明生产用森林资源仍占据森林资源生态足迹中较大的比重。福建省森林资源生态足迹人均盈余为2.4390hm2,其中福建传统林区“南三龙”人均盈余远远高出其他地市的盈余,可以看出福建省森林分布不均,且森林资源质量参差不齐。对福建省森林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的全局相关性指数进行计算,结果Global Moran’s I分别为0.465109、0.626267、0.605384,值均大于零,表明福建省森林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均存在着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对其Z值分别进行检验, Z值均显著在(-1.96,1.96)区间之外,拒绝零假设,即观测变量在空间上均呈集聚特征,有明显的全局空间集聚现象,在空间分布上也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福建省森林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分布存在着显著的局部空间集聚现象,且呈正相关的乡镇数均明显高于呈负相关的数量。大部分区域与周围区域的分布关联性并不显著,这些区域分布的差异性不是很明显。闽西北山区-南平、三明、龙岩区域,森林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生态盈余的分布均表现的“高-高”正关联,呈现集聚的特点;离山区较远的沿海区域,位于“低-低”关联区域,表现出显著正相关性;另外有部分区域与周围区域的差距比较大,呈现出显著的“低-高”负关联,与周围区域间差异也较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