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与民营企业银行债权治理效应的对比分析——基于两类代理成本的视角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cwmy0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金融体系改革不断深入,企业融资渠道不断创新。然而,不可否认,银行贷款仍是我国企业融资的最主要方式之一。银行贷款具有控制企业自由现金流、向外界传递积极的公司治理现状、降低企业的委托代理成本、合理有效监督企业治理过程等作用,能够对公司治理产生积极的效应。  近年来,连续多起发生的巨额银行贷款到期无法偿还事件,不得不让人联想到银行贷款的“贷后管理”问题。而通过对国内外理论与实证研究的梳理,我们发现,在西方完全资本市场中,银行与企业之间形成了一种有效的利益相关关系,银行债权能有效监督企业的经营活动。然而,在以我国为代表的转轨经济国家中,由于“内部控制人”、“预算软约束”等问题的存在,银行债权非但没有形成积极的公司治理效应,相反却抑制了企业的经营绩效。那么,究竟是中国的银行债权确实没有起到有效的公司治理效应,还是现有的研究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并细化呢?在“后股权分置改革时代”,我国的银行债权治理效应是否发生了显著的改进?  带着这样的矛盾,笔者从银行债权治理效应出发,以管理层与上市公司之间的代理成本作为债权治理效应的观察点,将管理层与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划分为“显性代理成本”和“隐性代理成本”,选取沪市A股上市公司2007-2012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实证检验的方法,分别研究国有与民营企业两类企业的银行债权在公司治理效应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  银行债权对显性代理成本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也即银行债权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有效抑制以“在职消费”行为为特征的显性代理成本的。相对国有企业而言,民营企业银行债权对公司显性代理成本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相对于长期银行债权来说,短期银行债权对公司显性代理成本的抑制作用更显著。  在隐性代理成本方面,银行债权对其总体来说仍不具有抑制作用,即企业的银行债务水平与其财务绩效呈弱负相关关系。相对民营企业而言,国有企业的银行债权对隐性代理成本的抑制作用更显著,并且近年来已经显示出了正的公司治理效应。同时,我们也看到,民营企业银行债权对隐性代理成本抑制作用尽管仍不显著,但是年度间的改进是明显的。相对于短期银行债权来说,长期银行债权对公司隐性代理成本的抑制作用更显著。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运用实证方法,专门研究了债权中的银行债权对公司治理效应的影响。从研究的视角来说,本文选取管理层与上市公司间的两类代理成本作为公司治理效应的替代变量;从银行债权的期限角度来说,本文区分了短期银行债权和长期银行债权对公司治理的不同影响;从研究的横向跨度来说,选取国有与民营两类企业进行对比分析;从研究的纵向跨度来说,选取了2007年~2012年间的相关数据,检验了两类企业银行债权治理效应的年度间改进情况。
其他文献
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要求国有企业逐步实现跨国经营,在世界范围内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而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走出去”经营能力还不强,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国有企业还不多,因此
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发展和空巢老人的增多,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遇到严峻的挑战。根据地区实际,科学、有效地应对养老问题,不断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不同养老服务的需求,是
目的 对米线中菌落总数测定结果 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方法 根据GB 4789.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对米线中的菌落总数进行测定, 通过建立评
财务舞弊一直是国内外众多企业都存在的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舞弊一般都比较隐蔽,在给第三方造成一定损失后才会被发现。舞弊行为在我国上市公司表现的比较突出,错误的财务报告将
学位
一直以来,创业板市场制造业企业引领技术创新的市场。据相关文献,2015年创业板块的平均研发投资强度达到了5.3%,其中制造业行业更高,创业板制造业企业已逐步形成了新型成长企业的
环境中广泛存在的N-亚硝胺对于人和动物具有潜在的高致癌风险.含亚硝酸盐的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 N-亚硝胺, 对人体健康存在严重的威胁.准确分析食品中 N-亚硝胺含量能有
现金股利政策是企业管理者所面临的重要决策之一,对利益相关者做出判断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而融资约束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状况同企业的现金股利政策会产生相互作用,与企业的资本
增值税转型政策的颁布实施,使我国由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消除了资本项目重复征税,还原了税收的中性;另一方面减轻了企业的资本税负,刺激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