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路绿地植物群落是城市绿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株洲市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较好的经济基础,多年来在园林建设方面已取得了出色的成就。本论文通过对株洲市道路绿地景观以及一些典型植物配置模式进行调查,分析了株洲市道路绿地植物群落目前存在的问题,旨在建立适宜的生态设计模式,为株洲市今后道路绿地系统的生态设计提供参考。本文对株洲市118条道路绿地景观的调查,可知道路绿地景观中总共有植物147种,分属46科93属。其中木本植物129种,草本植物18种,灌木46种,乔木83种,灌木与乔木比例约为1:2;从数量上看,灌木与乔木比例约为5:3。共有常绿植物83种,落叶46种;从数量上看,常绿与落叶树种比例约为12:5。不同等级道路绿地景观的物种丰富度存在差异。其中物种丰富度按递减排序为:主干路物种丰富度(15.7)>快速路(13.4)>次干路(7.9)>支路(1.3)。Shannon-Wiener指数按递减排序为主干路(2.25)>次干路(2.13)>快速路(1.89)>支路(1.21);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在0.5以上,其按递减排序为:主干路(0.621)>次干路(0.604)>支路(0.553)>快速路(0.520);Pielou均匀度按递减排序为:快速路(0.96)>主干路(0.87)>次干路(0.86)>支路(0.79);从数据可看出,3个多样性指数,基本呈显著正相关趋势。由调查样地的数据可得出,株洲市道路绿地景观植物应用种类丰富,色彩鲜明,层次感较强,并呈季相变化。在乔木比例中,香樟比例过大,可适当多运用其他乔木以加强株洲市道路绿地景观的丰富感,减少其单调性。生态效益研究方面选择了温湿度、负离子含量的测定及研究。在温湿度调查研究中,选择了七个样地进行实地调查:其中七个观测点的降温效果分别为:长江北路>人民中路>江山路>株洲大道中段>韶山路>株洲大道前段>杨莉路;增湿效果分别递减排序为:长江北路>人民中路>江山路>株洲大道中段>株洲大道前段>杨莉路(灌木+地被)>韶山路。负离子浓度分为工业区和非工业区的地域区别,选择了八个观测点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其中空气清洁度非工业区>工业区,工业区湘山路>铜弯路>响石路,非工业区长江北路>株洲大道中段>韶山路>株洲大道前段>杨莉路;所有观测点仅长江北路等三处达到了D级空气清洁度标准,株洲市空气质量有待提高。在株洲市道路绿地景观的综合评价方面,问卷调查显示公众对株洲市道路绿地景观的植物配置还是比较满意,得到了公众的认可;40%的公众觉得株洲市道路绿地地方特色没有很好的体现,不具有地方特色。因此,株洲市应该更加加强其道路绿地景观的建设,多运用具有本地特色的植物,并注重道路绿地景观的生态效益,体现株洲市的城市特色并更合理的配置适合株洲市的植物群落。对株洲市道路绿地植物群落的一些典型植物配置模式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探讨,并提出株洲市道路绿地植物应用目前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株洲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需要注意的地方,并给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