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象征与地域社会——明清以来平和县城隍庙为中心的探讨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lseai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用社会文化史的视角,以明清以来平和县城隍信仰的发展、变化为线索,围绕城隍庙、城隍、城隍妈信仰、仪式及其城隍命运的兴衰起伏,力图探讨帝国象征对地域社会变化的影响,以及士大夫、乡民们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特别是探讨地方文化的多元性及其延续性问题。 明正德年间,王阳明在闽西南平寇后,析置平和县,以九峰为县治。在这一过程中,曾氏家族借助国家权威,掌握了众多地方资源,并在建县后积极投入到作为国家象征的城隍庙建设,并操纵了城隍的传说阐释,以达到经营地方、控制资源的目的。近代以来,在反“迷信”的现代性话语中,城隍经历了几番颠沛流离,但仍作为一种正统的象征得以存续。至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地方政治的发展,特别是家族利益的争夺,导致了对城隍的争夺与两个城隍庙的出现。 通过研究城隍及城隍妈的仪式,我们可以发现地方社会在一体化的进程中,形成了自身的一套文化系统。地方文化呈现出多元性,礼生代表的儒家士大夫文化与道、巫等文化传统在闽西南地区并存。所谓的正统文化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地方上不同的阶层可以有其不同的文化传统。在地方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礼教下乡’’并未割裂和取代地方原有的文化传统;地方文化通过信仰、仪式等媒介保持了自身的延续性。
其他文献
分析我国煤矿企业的能耗现状,探究近些年我国能耗变化趋势以及当前煤矿企业的能源消费结构,加深对煤矿企业能耗的理解和认识。利用技术创新、加强管理、引进工艺等手段帮助煤
本文比较系统、深入地研究了清代汉族移民流入卓、哲、昭三盟地区的原因、历程、在蒙地取得土地并定居的过程,及由此而产生的农牧交错、蒙汉杂居结构的形成和蒙古族人口构成
南北朝是道教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不同教派涌现,道教经文大量地制作、整理以及分类体系的初步确立,这些都对后世道教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北朝集中出现了一批最
学位
期刊
李光景,屯留县渔泽镇东古村党总支书记。现为长治市人大代表、屯留县人大常委,曾荣获省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自1980年担任书记以来,他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胸
本文以近代常德城市为研究对象,以城市现代化为主线,力图通过对常德城市现代化变迁过程的诠释,全面而深入地展现百年来常德城市政治、经济、文教、医卫领域现代化发展的历史,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水利工程中的水库主要功能是拦洪蓄水、调节水流等,而水库溢洪道则是实现水库防洪功能的重要设施,但当前国内水库溢洪道设计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给水利工程埋下了
     药 品 经 营 在 医 院 的 经 营 活 动 中 占 有 重要 位 置 ,是 近 几 年 来 社 会 反 映 较 大 的 一 个 问题 ,也 是 不 正 之 风 的 多 发 区 。 我 院 党 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