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对开颅手术患者行控制性降压前、中、后胃粘膜PHi、PgCO2以及术毕苏醒时间、气管导管拔除时间等指标的影响,探讨TAES在开颅手术控制性降压期间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择期脑膜瘤患者42例,年龄20~65岁,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S组)和TAES复合药物全麻组(C组),每组各2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同样的麻醉诱导及维持,术中监护均相同,两组患者均在脑膜打开后输注硝酸甘油复合艾司洛尔行控制性降压,使平均动脉压(MAP)平稳降至目标MAP水平(55-65mmHg)。C组麻醉前30min行TAES,并于术中间断TAES至手术结束。经皮穴位电刺激刺激参数:刺激方式采用2/100Hz的疏密波,全麻诱导前调节电流强度大小,以患者能耐受为适度,术中维持电流强度8~12mA。麻醉方法和控制性降压方法同S组。监测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尿量、输液总量、出血量等指标的差别,并分别于降压开始前(T0)、降压至目标MAP后30min(T1)、60min(T2)、停止降压后30min(T3)、60min(T4)各个时间点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情况以及测定各个时间点动脉PHa、PaCO2等指标,同时通过输入动脉血PHa、PaCO2等数值,利用Tonocap胃粘膜二氧化碳张力测定仪测定胃粘膜PHi、PgCO2等数值。手术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
结果:S组和C组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尿量、输液总量、出血量等指标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组间比较,C组均短于S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胃粘膜PHi值组内比较,S组:与T0比较,T1胃粘膜PHi值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组:与T0比较,T1、T2、T3、T4胃粘膜PHi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胃粘膜PHi值组间比较,在T1时间点,C组和S组相比胃粘膜PHi值有显著性升高(P<0.05)。两组患者胃粘膜PgCO2组内、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在全麻行控制性降压期间胃粘膜PHi值出现一过性的降低,提示胃粘膜灌注水平可能发生一过性的减少。将经皮穴位电刺激应用在全麻行控制性降压期间,具有胃粘膜保护作用而且可以使术后麻醉苏醒和气管导管拔除时间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