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呈全球流行。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感染率约为3%,每年新发HCV感染者约为315万例。HCV感染容易慢性化是该病的最大特征。据报道,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0年内约有20%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患者每年约3%发展为肝细胞癌,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因此,控制HCV感染的形势十分严峻。肝脏是合成与分泌蛋白质的重要场所,除γ球蛋白外,几乎所有的血浆蛋白质均来自肝脏。本文对4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球蛋白各组分及其与病毒载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求探讨动态监测血清球蛋白水平在了解HCV在患者体内的复制状况以及反映受检者肝细胞损伤状况的应用价值。目的:通过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球蛋白各组分水平及其与病毒载量关系的研究。探讨动态监测血清球蛋白各组分水平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体内病毒的复制状况和肝细胞损伤状况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分析,检测其血清中的转氨酶水平;血清蛋白电泳分析,并同时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载量。结果:在46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合并肝癌,并有8例患者肝硬化程度严重。此外,有15例患者并发活动性肝炎。余下的20例病人均是单纯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本次研究表明,ALT不同活度的丙型肝炎患者均表现出升高的血清球蛋白水平(α1、α2、β、γ)。然而,血清球蛋白水平并未表现出与ALT活度明显的正相关性。相反,随着ALT活度的升高,α1、α2、β随之降低。而γ则呈上升趋势。4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α1、α2、β、γ, IgG含量分别为4.52±0.81%、9.02±1.01%、13.5±0.85%、24.5±2.48%和25.20±3.88g/L,对照组分别为:2.36±0.42%、6.6±0.81%、8.98±0.62%、15.4±1.86%和11.26±2.48g/L,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慢性丙型肝炎患者IgA和IgM含量分别为0.87±0.4g/L和2.40士0.91g/L,对照组为0.92士0.41g/L和2.32士0.58g/L,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病毒载量患者,α1和α2百分比随着病毒载量的增加而升高,而Y和IgG含量随着病毒载量的增加而下降。结论:综上所述,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病毒载量与血清球蛋白水平有一定关系,但是这种变化在考虑单一球蛋白水平时却无明显意义。研究表明,伴随HCV病毒拷贝数的增加,α1和α2球蛋白随之升高而p、γ2球蛋白随之下降。在参考其他检测指标的情况下,如异常的ALT和AST水平,慢性肝炎患者的血清球蛋白可以作为检测肝损伤状况的指标,进而作为诊断的参考依据。动态监测血清球蛋白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受检者肝脏的损伤状况,同时有助于了解HCV在体内的复制水平,对评估抗病毒疗效也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