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扬子西南缘雷波地区O-S过渡时期细粒沉积岩特征及页岩气前景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ttc_t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扬子西南缘奥陶-志留纪过渡时期沉积了一套以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代表的细粒沉积岩,也是中上扬子地区自早-中寒武世龙王庙阶接受碳酸盐岩沉积以来的首套(细粒)碎屑岩沉积,它不仅蕴含着深刻的构造-沉积盆地演化信息,同时这套细粒沉积岩以页岩为主,厚度大、分布稳定、有机质丰度高、脆性矿物发育等为特征,具有形成大规模页岩气资源的潜力。由于它经历了自海西期以来的多期构造改造,处于现今四川盆地的西南缘,对于这套细粒沉积岩所蕴含的构造-沉积盆地和页岩气等信息的挖掘还远不能与盆地腹部相同的层位媲美。这严重制约了人们对O-S过渡时期上扬子地区构造-沉积演化的深刻认识和页岩气资源潜力的客观评价。基于此,本文通过在研究区开展了1:1000剖面测量,并系统采集了揭示五峰组-龙马溪组沉积环境和页岩气地质特征的系列样品,通过地球化学、热解实验、比表面积-孔径分析和扫描电镜等方法获取了五峰组-龙马溪组细粒沉积岩的厚度、有机质类型、丰度、镜质体反射率等参数,建立了研究区的页岩气地质综合剖面,明确了上扬子西南缘雷波地区O-S过渡时期细粒沉积岩的沉积环境、富有机质泥页岩的发育层段、空间分布、有效厚度、埋藏深度和有机地化参数等指标,据此,遴选出了雷波地区页岩气有利目标区。上扬子西南缘雷波地区O-S过渡时期细粒沉积岩主要为页岩、炭质页岩、炭质泥岩、泥岩、含钙炭质页岩,含少量泥-微晶灰岩。根据细粒沉积岩的岩石组合特征、矿物分布特征以及生物化石,将雷波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划分出浅水陆棚和深水陆棚两个沉积亚相,深水陆棚沉积发育在五峰组-龙马溪组下段,岩性以黑色含炭质页岩及炭质泥岩为主;矿物以石英含量高,粘土矿物含量低和出现黄铁矿为特征;发育水平层理,以及丰富的笔石化石;主要分布在雷波-永善-盐津以北一带。浅水陆棚沉积发育在龙马溪组上段,岩性以黄灰、灰灰色粉砂质泥(页)岩为主,偶夹灰色薄层泥质粉砂岩、泥岩及生物屑灰岩,以出现石膏为特征;粘土矿物含量较高,石英含量低;发育水平层理,局部发育少量交错层理,可见笔石化石产出;主要分布在美姑-金阳-威信一带。因受黔中隆起影,响研究区在奥陶世末期-志留世早期沉积相从南到北呈现过渡式的关系,并在黔中古隆起的前陆盆地范围内形成南岸镇西北部和雷波县城北部两个高TOC值的细粒沉积岩沉积中心。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有机质干酪根以腐泥组分为主,惰质组分次之,少量镜质组分,几乎没有壳质组分,干酪根类型以Ⅱ1型为主说明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有机质主要由菌藻类低等水生生物供给。整体而言TOC在垂向上龙马溪组下段有机碳含量明显较上段高,向上有机碳含量逐渐减小,在平面上绥江地区的中都镇及南岸镇附近和雷波县城以东地区形成了有机碳含量大于4%的两个高值区,其它地区逐渐降低。沥青反射率(Rb)分布在2.86%3.55%之间,平均3.13%,镜质体反射率(Ro)分布在2.34%2.72%之间,平均2.47%。Tmax分布在345℃578℃之间,表明研究区热演化程度达到高成熟-过成熟阶段;TOC与石英含量呈正相关,与粘土矿物含量呈负相关。氩离子抛光-电镜实验表明,页岩储集空间类型多样,主要发育的孔隙类型为矿物溶蚀孔,有机质孔隙和不规则微裂缝;等温吸附曲线特征非常陡且增加快,吸附量大,表明研究区页岩具有比表面较大,吸附能力强特点,孔隙度与渗透率和长石含量呈正相关;TOC与BET比表面积、BJH总孔容和BJH平均孔径呈正相关,粘土矿物与BJH总孔容呈现负相关。结合雷波地区岩层厚度、地球化学参数、储层特征等特点,采用综合信息叠合法获得了绥江县板栗镇清水页岩气预测优选区。
其他文献
主持者言:本组论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它们所讨论的问题拥有一个共同的学术指向和视域,这就是:考察不同社会一生态环境下人类生命支持和
麦克尼尔是乔治敦大学历史学教授,该书获2001年世界历史学会图书奖。这部力作的核心思想是:20世纪,人类活动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尺度改变了地球的面貌。虽然这一观念并非麦氏首
《环境史资料》一书体现了目前法国环境史研究的现状。在该书探讨的法国环境史的重要问题中,有三个问题特别值得重视:环境概念和相关的境地概念在法国的演变:19世纪以来景观的变
<正>2008年8月26日,《中国环境百科全书》编纂项目的负责单位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司与项目承担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邀请国内环境史学界的近20位专家,在京召开了《中国环境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史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集中表现为历史解释理论的变迁和新研究领域的出现。其中,环境史继社会史之后,成为史学界瞩目的新亮点。近年来,中国环境史研究
会议
生态人类学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因涉及因素复杂,成为与诸多学科有缘的公共研究领域。生态人类学、地理学、环境史三者间隐含某种亲和性,集中表现为:均致力于人类与环境
澳大利亚环境史研究在国际环境史研究中独具特色。它的兴起是历史地理学的发展、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和国际学术交流相互作用的结果。其研究主要集中于森林史、火的历史、资源
以日光温室延迟栽培3a生红地球葡萄为试材,通过采取多次重度摘心、绿枝嫁接等措施来促发冬芽形成二次果,以延迟葡萄成熟期。结果表明:红地球一般不易形成二次花,重度摘心和绿
雷海宗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在新中国成立前,他的历史观以接受和发展斯宾格勒“文化形态史观”著称。然而,他对环境与人类历史之间的关系也有自己的看法和研究,姑称
由于周代在中国古代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周代的生态环境状况、生态环境保护思想及措施成为生态环境史研究的一个重点。周代的生态环境保护固然有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