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标志。我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就开始了工业化的进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的工业化还远远没有完成。放眼当今世界,信息化的浪潮汹涌澎湃,正迅速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随着新技术革命在全球的展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经济正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已不能适应我国的国情和时代的变化,我们必须探寻一条新的工业化道路,既能实现我国工业化的目标,又能赶上世界信息化的潮流。中国共产党不失时机地作出决策,要登上信息化这班车,带动工业化的早日实现,在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本文从宏观出发,对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出的依据、特点以及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条件和措施进行了详尽阐述,特别是从经济学、哲学的角度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个人的一些看法。 论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选择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原因。首先客观分析了我国目前工业化所处的发展阶段。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市化水平等指标可以得出我国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因此还要继续完成工业化的任务。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国选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一选择有充分的依据:新经济增长理论、后发优势理论、马克思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了理论依据;知识经济、信息化的时代背景和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情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了现实依据。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通过与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对比,来说明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互动;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从这些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确实要走一条崭新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第三部分分析了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有利条件及面临的困难。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形成、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改革开放的发展等等,表明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具备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条件。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诸如国际霸权主义的威胁、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信息化程度不高、政治体制改革尚未完成等等。我们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弥补不足,保证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顺利实施。 第四部分探讨了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措施。对新型工业化道路,人们思想上还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只有澄清思想,正确认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涵义,才能采取正确的对策。我们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可以选择以下措施: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科技创新,开发人力资源;推广节能技术,发展环保产业;推进农村工业化的发展;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沿着新型工业化道路走下去,经过不懈地努力,工业化的目标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