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汉语中有大量的不A不B格式词语存在,这类词表达简洁、富有一定的感情色彩而且由同一格式构成,有很强的规律性。对于这类词语的研究,不但可以扩展对汉语词汇的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上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帮助外国学生更有效的掌握汉语词汇。在“不A不B”的格式中,A和B为动词性的词语比较特殊,它们不但数量很大,并且类型也比较复杂。本文针对不Va不Vb这一格式,从结构、语义、语法、语用角度来分析,并对泰国三所大学的中文系学生进行试卷测试,考察他们对“不Va不Vb”格式的掌握程度。根据测试结果总结出学生对这一格式的偏误,分析偏误原因及解决办法,最后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首先,“不Va不Vb”格式词语的从音节上分,可以分为四字格和多字格两种类型,其中四字格比较常见。“不Va不Vb”再从语素的稳定性来分类,可以分为封闭类和开放类,封闭类的Va和Vb是固定的,是古语词沿用下来或者是习惯使用而形成的,数量不是很多。开放类的词语数量很大,一般是根据语言环境的需要临时组合的。Va和Vb的组合不是随意的,二者必须是属于同一类别或二者之间有某种逻辑关系。从Va和Vb的语义关系上看,“不Va不Vb”又可以划分为并列式、条件式、动补式三类。并列式是指Va和Vb属于同一类,之间有同义、近义、反义的关系,一般可以解释为“既不……也不……”,条件式是指Va和Vb之间是条件关系,可以解释为“如果不……就不……”,动补式是指Va和Vb之间是动词和补语的关系,即Vb是Va的结果补语,意义为“如果不……就不……”或者是“一……就……”大部分汉语词汇的意义可以从它的语素义分析得来,Va和Vb的意义决定这一格式的整体意义,所以对Va和Vb的语义分析很重要。上面提到Va和Vb的语义关系可以分为三种,这三种关系决定了他们意义,是“既不……也不……”还是“如果不……就不……”。从语法上看,“不Va不Vb”体现为动词性,主要可以做谓语、定语和状语,一部分也可以独立成句。做谓语时条件式和动补式的“不Va不Vb”没有宾语,受事往往做主语,构成受事主语句。并列式“不Va不Vb”中,如果Va和Vb为及物动词,那么受事则做介词宾语放在“不Va不Vb”的前面。从语用上来看,“不Va不Vb”格式不是简单的表达“既不……也不……”和“如果不……就不……”的意义,它的格式不但简洁,而且富于一定的色彩意义,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这一格式也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模式,讲究韵律和谐,具有音乐性。然后,根据对泰国三所学校的中文系学生的测试考察,分析学生对该格式的偏误主要有:(1)没有正确理解Va和Vb的意义而导致不能正确判断“不Va不Vb”格式的意义。(2)不能正确判断“不Va不Vb”格式的色彩意义。(3)不能正确区分引申义和直义。(4)做谓语时往往带宾语。(5)误判词性。本文针对这几种偏误类型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最后,提出三种教学方法:一、按类型集中教学,“不Va不Vb”的组合是有规律的,按照“不Va不Vb”的三种类型有针对性的介绍给学生,先讲解Va和Vb之间的语义关系,找出一些同类词语比较,之后总结规律,再让学生照这种规律来自己理解词义并掌握使用方法。二、是按语素意义和意义关系讲解,“不Va不Vb”格式的意义可以根据语素意义来推出,所以理解该格式词的重点就在于对Va和Vb意义的理解。之后是两者之间的关系判定,“不Va不Vb”的语义有两种“既不……也不……”和“如果不……就不……”。三、是讲解语法功能,“不Va不Vb”的语法功能跟它的类型也有一定的关系,一般并列式不能单独成句,其他两式则可以。他们并列式可以做定语、状语、谓语等,在做谓语时,条件式和动补式由于在语义上表达相对完整,一般没有宾语,而动补式往往是以受事主语句出现。并列式是否有受事者,要看Va和Vb是否能够带宾语,受事词语一般出现在“不Va不Vb”的前面,用介词“对”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