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全世界约2%-3%的人感染了HCV。HCV慢性感染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最近,新开发的药物即抗HCV的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direct-acting antivirals)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其昂贵的价格以及耐药性的产生,针对HCV感染的新药物和疫苗的研发仍然受到人们的关注。已有研究表明,病毒的细胞间传播是导致直接抗病毒药物诱导的HCV耐药株持续性感染且难以清除的重要原因。当HCV通过细胞间传播的方式向周围相邻细胞传播时,可以逃避机体免疫或者中和抗体的中和作用,从而很难清除病毒。因此,深入探究HCV细胞间传播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机制非常重要。同时,这也有助于开发新的抗病毒药物,以改善丙型肝炎的治疗现状。本课题主要探究了HCV结构蛋白对病毒细胞间传播的影响,并对107种人工合成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抗HCV药物筛选。在研究HCV结构蛋白对病毒细胞间传播的影响时,我们首先对野生型病毒和结构蛋白缺失的缺陷型病毒的病毒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野生型病毒Jc1可在靶细胞中正常表达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并向培养上清中释放大量病毒RNA、Core蛋白和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结构蛋白缺失的缺陷型病毒不能表达被删除的结构蛋白,可向上清中释放大量病毒RNA,但不会分泌大量Core蛋白和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然后,我们以Huh 7.5.1 VISI-GFP细胞和Huh 7.5.1VISI-m Cherry细胞分别作为供体细胞和受体细胞,构建了HCV细胞间传播检测系统。应用该检测系统,探究了病毒结构蛋白对病毒细胞间传播的影响。结果显示,野生型病毒Jc1可以在相邻细胞间进行正常的细胞间传播,而结构蛋白缺失的缺陷型病毒Jc1ΔCore、Jc1ΔE1E2、Jc1Δp7、sg-JFH1均不能进行细胞间传播。表明HCV的结构蛋白对HCV进行细胞间传播至关重要。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对107种人工合成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抗HCV药物筛选。结果表明,这107种黄酮类化合物对HCV的复制没有影响,45、46、47、52、58、66、69、100、106、107号黄酮类化合物对HCV的装配、释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45、46、47、52、58号药物对HCV的抑制效果约为50%,66、69、100、106、107号药物对HCV的抑制效果约为40%。由于对HCV的抑制作用不强,因此不能用作抗HCV的候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