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及文化视角下的英汉动物隐喻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x282211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是人类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传统隐喻观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但是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的出版,人们逐渐开始从认知视角研究隐喻,现代认知语言学家们认为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隐喻不仅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使用的语言里,更存在于人类的思维活动中。语言不仅是认知活动的产物,还是文化的载体。语言,认知,文化三者紧密联系,近些年对语言和文化现象的认知研究越来越热。动物是人类生存环境中重要的一部分,动物词汇一直是语言学家和社会学家关注的焦点,许多隐喻都用动物词来作为源域。以动物喻人或者喻物的隐喻在语言中占有很大一部分,作为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方式,动物隐喻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但是现在许多有关动物隐喻的研究都是从文化角度出发,解释一些简单的文化现象,而没有涉及到动物隐喻的工作机制。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以Lakoff和Johnson提出的双域映射理论和Laoff和Turner提出的大连环隐喻为理论基础,从认知和文化的角度对比研究英汉语言中的动物隐喻。对比分析后,作者发现两种语言中动物隐喻存在相似和差异。相似方面体现在英汉语言中的同种动物形象如鹦鹉等存在相同隐喻含义,差异方面体现在相同或不同动物动物形象存在不同隐喻含义。最后,作者从认知和文化角度分析了这种语言现象的原因。本文由四个章节构成。第一章是文献综述,介绍了西方和中国对隐喻和动物隐喻的研究状况。第二章是理论基础,展示出了动物隐喻的工作机制是双域映射理论和大连环隐喻理论。第三章是对英汉动物隐喻进行分析,作者先展示了以动物作为源域向人类作为目标域的几种映射模型,再用动物隐喻表达式具体分析了英汉动物隐喻含义的异同。第四章是从认知和文化角度分析英汉动物隐喻异同的原因。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理论上,本文为英汉两种语言中动物隐喻的共性和个性研究提供了较为充分的证据,丰富了概念隐喻中的动物隐喻研究。实践上,有助于语言学习者了解动物隐喻的工作机制,并给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提供了一些启示。
其他文献
虽然信任修复研究属于较新的研究领域,目前处于初始阶段,但是研究者们在该领域已经取得丰硕成果,并就一些问题达成了共识。信任水平受时间因素的影响,交往时间越长,信任水平和牢固程度越高,但信任是脆弱的,极易遭到破坏,即信任违背的发生几率非常高。在信任违背后,信任违背时间与修复策略是影响信任修复重要因素,而道歉是最常用也是研究最广泛的策略之一。本研究将道歉策略置于在信任违背的时间背景下,通过操纵信任违背时
本文从分散式风电利好政策入手,分析分散式风电对整个风电产业带来的有力推动作用,进而分析分散式风电与集中式风电相比具有的优势,最后针对这些政策优势、对产业有力推动作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心理特征及胃肠道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90例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就诊时
从不合格品评审管理移动应用设计展开论述,介绍不合格品评审管理移动应用基本功能,对移动端根据角色设置权限项点、移动端录入不合格品评审报告、不合格品评审流程以任务形式
委婉语作为一个日常交际中广泛应用的语言策略,存在于全世界几乎所有的语言当中。委婉语就像一个润滑剂,使我们在表达自己想法的同时不伤害其他人的感受。委婉语是我们日常生
20世纪70年代,翻译界经历了跨学科的文化转向,同时,对翻译的研究视角也随之增多,女性主义视角就是较为突出的研究视角。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揭示并批判将翻译和女性降低到文学和
翻译目的论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德国功能主义翻译学派的核心理论,至今仍在不断发展和修正。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是目的论的三大原则,也是其理论的核心内容。它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