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金融是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金融部门。作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中介,它在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农村金融在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的同时,基于制度的、历史的以及自身的诸多因素的影响,也付出了高昂的社会成本——金融风险的加速积累和积聚。由于金融风险具有很强的负外部性,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这些金融风险的存在不但会降低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效率,而且会危及到社会的稳定。因此,研究农村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金融风险为分析主体,立足体制转轨这一特殊的时代背景,遵循从一般到特殊的逻辑原则,由农村金融风险的一般理论入手,运用实现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村金融风险的现状进行考察,然后从制度、环境等方面对农村金融风险的生成机理进行了深刻剖析,在此基础上再提出防范和化解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的具体建议。    全文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为农村金融风险的一般理论。本部分首先阐述了农村金融风险的基本内涵,然后以一般的市场经济为理论前提,立足于一般的制度环境,从经济学的角度剖析了农村金融风险的一般成因,并对防范和化解农村金融风险的常用策略进行了简要介绍。    第二部分为农村金融风险的现状考察。本部分首先从不良资产所占的比例、盈利性指标、资本充足率、资产结构、负债结构、经营成本、制度风险等方面对农村金融风险的表现进行了较客观的描述,进而得出我国农村金融风险较大的基本结论,同时还结合我国实际对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的特性进行了阐        述。            第三部分分析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的生成机理。本部分对促使我国农村金融        风险生成的八个因素,即转轨时期经济体制的不完善、乡镇企业的低效率、农        村金融机构自身的公司治理缺陷、金融监管的失误、恶劣的社会信用环境、残        缺的风险补偿机制、强制性的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以及严重的行政干预等进行了        详细阐述。            第四部分为防范和化解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的路径选择,主要是在借鉴前人        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农村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提出具体建议,包括:危        机金融机构的救助、不良资产的处置、产权改革、加强农村金融机构的公司治        理、强化外部监管、健全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补偿机制以及引入竞争机制等。            第五部分为防范和化解农村金融风险的配套环境建设。上述的各种措施的        有效运行必须有赖于相关配套环境的完善,因此,本部分对诸如提供政策支持。        改善农村社会信用环境、强化金融法制等防范和化解我国农村金融凤险的配套        环境建设进行了详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