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和转喻是人类两种基本的认知工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隐喻和转喻的工作机制使得我们能够通过具体的概念理解抽象概念,从而完成概念化这一认知过程。隐喻是基于两事物相似性的跨域间映射,而转喻涉及的是同一域或矩阵域范围内的映射,以事物间的邻近性为基础。尽管隐喻和转喻存在着诸多不同,但两者往往相互交融,界限模糊。有关两者相互作用方面,国外的相关学者们提出了几种互动模式。如:Goossens的“隐转喻”,Barcelona的隐喻的转喻理据,Mendoza的概念相互作用模式以及Geeraerts的棱柱形模式。
经验主义认为,人对世界的概念化与识解基于自己的日常经验和周围环境。作为人体重要器官,手对人们感知世界提供了独特的认知角度。现有的对于人体词“手”的研究大多分别来自隐喻和转喻两个角度,从两者交互作用的角度来分析人体词的研究为之甚少,本文是在隐转喻相互作用理论框架下对人体词“手”进行认知分析做的一次初步尝试。
研究中,我们尽可能收集来源于英国国家语料库,北京大学中国语言研究数据库以及一些常用的词典中的有关英汉语“手”的语言表达。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收集到的数据,我们对英汉语中“手”的表达语言表达的隐喻和转喻做出详尽而系统的分析。然后,对英汉“手”词语所呈现的隐喻和转喻的异同做了对比研究,以期能找出异同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对于Goossens的“隐转喻”和Mendoza的概念相互作用模式,本文特别结合了“手”的隐转喻现象的具体实例,尽管研究中不可避免地有着其很大的局限性,作者希望本研究能够抛砖引玉,为未来这一领域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本文研究成果大致如下:(1)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手的隐喻,转喻,隐转喻现象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用语当中。(2)两种语言中的手的隐喻和转喻的相似性大于其差异性。相似性源于人类认知的共性,而差异性植根于各国特有的文化模式。(3)转喻在两者的相互作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塑造我们的思维模式和概念化过程中是一种较隐喻更为基础的认知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