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控制灌溉、增氧灌溉都是近几年在节水灌溉研究领域里十分热门的新型灌溉技术。其中水稻控制灌溉具有独特的灌溉模式,使得水稻在返青期后,各生育期不再建立水层,因此节水效率提升显著。增氧灌溉可以使土壤耕作层氧气含量得以提升,有效促进了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以及品质。在两种灌溉模式各自具有的特点上,本试验把两种灌溉模式相结合,设置了4种处理方式(T1:控制灌溉条件下超微泡增氧,T2:控制灌溉条件下机械增氧,T3:控制灌溉,T4:淹水灌溉)来探究两种灌溉技术协同调控下对超级稻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的研究,观察其是否能保持各自灌溉模式的特点,并在某些方面进一步增强。试验的供试品种为超级稻“陵两优268”,试验研究了在控制灌溉条件下增氧对超级稻农艺性状、生理特性、根系特性、耗水量以及产量及产量相关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水稻全生育期内控制灌溉与增氧灌溉相结合、协同调控,与T4组相比可以显著降低水稻全生育期灌水量,其中早稻条件下T3组节水效率最大达到14.6%;晚稻条件下T2组节水效率最大达到18.5%;并且通过氧化还原电位测定,相比T4组,T1、T2、T3三组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基本处于土壤氧化状态。(2)控制灌溉条件下增氧,因为全生育期内存在水分亏欠,所以对株高的生长存在一定的抑制,与T4组相比其最终水稻株高差:早稻条件下T2组最大下降为5.8%,晚稻条件下T2组最大下降为3.1%。(3)控制灌溉条件下增氧使超级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以及光合特性与T4组相比都有一定的提升。其中叶片叶绿素在水稻早期差异不明显中后期有明显提升,早稻条件下T1组提升最大为35.2%,晚稻条件下T1组提升最大为38.2%。同时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在全生育期相比淹水灌溉下有所提高,在抽穗开花期最为显著,早稻条件下T1组相对提升最明显,分别提高了44.9%,18.5%,25%;晚稻条件下T2组相对提升最明显,分别提高了23.1%,20.5%,13.2%。(4)控制灌溉条件下增氧使超级稻的根系活力、根冠比等指标与T4组相比有所提高,其中晚稻条件下T1组根系活力提升最大为44.6%,晚稻条件下T2组根冠比最终提升最大为31.5%。(5)控制灌溉条件下增氧处理的各组总产量与T4组相比有所下降,那是因为存在水分过度亏欠,导致其分蘖穗数减少;早稻条件下T1组总产量最大,相比T4组相比下降了7.0%;晚稻条件下T1组总产量最大,相比T4组下降了2.5%;但其结实率、千粒重、水分利用效率都优于T4处理,早稻条件下T1组分别最大提升了7.4%,8.4%,8.9%,晚稻条件下T1组分别最大提升了7.0%,12.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