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出发,研究了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因素。本文从商业银行最重要的三类利益相关者展开研究,分别是客户、监管者和股东。基于对上市商业银行2008-2011年的面板数据分析,本文得出了五个结论:
第一,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与商业银行的绩效正相关,因为单一最大客户愿意与银行建立高度的信息共享,减少机会主义行为,并且有利于银行保持较高的经营灵活性。
第二,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和商业银行的绩效负相关。如果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过高,商业银行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和资本来维持与十家客户的长期稳定关系,并且客户经营的多元化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监控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即便能够及时发现最大十家客户面临的经营风险,商业银行可能会继续向企业提供更多的贷款来帮助企业度过危机,以期收回原来的贷款并维持客户关系,这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商业银行的风险。
第三,不良贷款率的提高导致商业银行绩效的降低,不良贷款率反映了商业银行总体的贷款管理效率。不良贷款率的降低会减少银行贷款的损失,并提高利息收入,从而提升经营绩效。
第四,在达到监管标准之后,核心资本充足率的继续提高会导致银行绩效的降低。目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已经远高于监管要求,商业银行应该审慎提高杠杆比例,以增加权益资金回报率。
第五,前十大股东中非国有法人和个人股东持股比例与商业银行的绩效负相关。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法人股东和个人股东往往拥有控股的实体企业;出于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他们倾向于利用银行的资金来满足关联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需求。法人和个人股东可能为关联企业提供利率较低的贷款,使商业银行不能将资金分配到能够产生较高收益的领域,最终导致经营绩效的降低。同时,法人和个人股东也可能利用内部控制权逾期偿还贷款,导致利息收入减少或者不良贷款率提高,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绩效。
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操作意义。一方面,本文的研究拓展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商业银行实证研究中的应用,并且将关系型客户引入商业银行的绩效研究;同时,本文对非国有法人和个人股东持股与商业银行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弥补了该领域研究中的空白。另一方面,本文的研究也能够指导上市商业银行在管理利益相关者关系的过程中更为合理的配置资源,从而在稳健经营的前提下提升盈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