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当今社会,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shock)依然是创伤与死亡的首要因素,也是25~40岁人群的死亡首要因素之一。目前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治疗主要是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调节微循环、保证重要器官的灌注等,但是对于急性重度的失血性休克,救治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尤其是在一些创伤大、手术止血困难,血源紧张且供给不足的紧急情况下,很难维持患者的有效循环,此种情况下患者极易发生呼吸心跳骤停,从而增加后续救治的难度。即使心脏复跳成功,术后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败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也不得不让人深思。目前去甲肾上腺素被认为是抗休克治疗的一线血管活性药物,但是针对难治性休克患者,大剂量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常常疗效差、副作用明显。临床工作发现,在严重创伤失血失液、液体复苏及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亦无法维持有效循环情况下,合理使用肾上腺素甚至大剂量使用亦能维持有效血压,其药理作用和机制有待评估。本实验目的就是在急性重度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中探索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对血流动力学等方面的影响,寻找合适的血管活性药物及药物的使用时机。方法:建立急性重度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将实验动物模型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NS)组(n=20)、去甲肾上腺素(NE)组(n=20)和肾上腺素(E)组(n=20)。T1时休克血压约为35±5mmHg。T1-T2抢救期NS组以50ug/100g/h速度泵注生理盐水,随着失血量的增加,必要时单次静推生理盐水以维持循环。NE组以50ug/100g/h的速度泵注NE; E组以同样速度泵注E。设定复苏有效血压低值为40±5mmHg。随着失血量的不断增加,泵注剂量药物无法维持有效血压时,单次静脉推注给药,从小剂量(0.1mg)开始使用,逐渐加至大剂量(1mg~2mg),当NE组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升压无效时,则加用大剂量肾上腺素,当E组大剂量肾上腺素升压无效时,则加用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取代抢救。失血休克时间控制在60min。观察并记录三组大鼠的血气、血浆生化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大鼠的存活时间。结果:1.NE组及E组初始药物失效血量分别(12.65±1.75)ml和(14.19±2.29)ml。大鼠模型失血量达70%以上时,NE组血压较E组下降更明显,E组用药仍然可以维持有效血压低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存活时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NE组和E组的大鼠在止血后的观察期均不同程度出现心率减慢,血压缓慢降低,甚至呼吸心跳骤停等现象。3.在NE组和E组中,反映肝脏损伤的指标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乳酸脱氢酶(LDH),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损害程度的肌酐(CREA),尿素氮(BUN)及SOD含量等均较NS组明显升高(P<0.05),在T1及T2时两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NE组、E组两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建立了重复且稳定的ASHS的大鼠模型,能观察血管活性药物作为干涉条件救治ASHS的效果。2.大鼠失血量超过体质量的70%时,使用大剂量肾上腺素较去甲肾上腺素能更好的维持有效血压低值。3. ASHS复苏过程中使用与不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均伴随一定程度的肝肾功能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