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政府管理国企经营者的困境与对策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scbr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改革开放后,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改变了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管理方式。在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思想指导下,政府只保留国有资产的所有权,而将国有资产经营权委托给国有企业经营者代理经营,以实现政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职责。然而,现实中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表明政府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管理陷入了困境。国有企业的重要地位决定了政府管理国有企业经营者失控的危害性,造成的政治后果不容忽视。
  委托代理关系普遍地存在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组织中,本文运用委托代理理论作为分析工具进行了分析。困境究其原因,本文认为,一是政府在委托代理客观关系下的角色把握不到位;二是国有企业经营者与政府正积极展开利益博弈,而政府方面略显被动;三是国有企业经营者为掩饰代理人问题采取了合谋策略,造成政府管理困境。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政府管理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相关对策。这些对策从四个维度考虑:即自下而上的民主管理、自上而下的权力控制、由内而外的平行监督以及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激励制度等。政府管理国有企业经营者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整合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又要重视改革过程中的路径依赖,需要政府表现出管理智慧和信心与决心。
其他文献
为强化打击贪腐犯罪案件的力度,妥善处理被告人不到席的诉讼特殊情况,2018年刑事诉讼立法增加了缺席审判制度。但该制度尚处于探索阶段,忽视其与特别没收程序的关系,造成两个功能相似的程序并行的立法格局。对于案件适用类型,学界目前多从具体案件适用类型的角度进行归类,缺少类型化的分析。此外对于被告人的权利保障仍存在许多空白,阻碍制度目的的实现。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厘清缺席审判程序与特别没收程序
学位
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是指在一些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行为未对环境造成实际损害结果,但存在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的高盖然性风险,非直接利害关系的适格原告向法院提起的公益诉讼。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将司法程序对环境的保护从事后救济提前到事前预防,以期在环境污染行为带来环境风险的萌芽阶段消灭风险。该诉讼程序的规则中预防性公益诉讼的起诉条件不清晰、原告范围过于限制、证明责任分配规则不科学、辅助规则过于僵化导致
知识产权的地域性特征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催生了知识产权纠纷管辖权问题。20世纪以来,国际社会一直在努力制定协调跨国知识产权纠纷的国际规则,许多国家对此也修改了国内立法,试图扩张本国的管辖权。我国作为新兴科技强国,应加紧跨国知识产权纠纷管辖权制度的完善。在修正国内立法的同时,应加强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借助国际综合实力提升之际主导国际条约的制定,同时作为“一带一路”的倡议国,可借助“一带一路”这一平台,制定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该文主要是围绕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青草医展开,通过田野调查以及个案分析,探讨在生产性保护模式下人们应该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该论文正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章讨论屏南青草医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由分析福建省浴百通生物有限公司的实践情况展开。通过研究浴百通品牌建成和产品开发,可知屏南青草医的传承不仅在于习得,更在于运用和日常化。浴百通公司通过生产,将有经济潜力和市场价值的屏南青草医文
Chapter one discusses the Neofunctionalist, Intergovernmentalist, and Balassian theories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order to apply them to the East Asia context and analyze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int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