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效率,是指在既定能源投入条件下所能实现最大经济产出的能力,或者是在既定的经济产出条件下所能实现的最小能源投入的能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环境都面临巨大的压力,加之,我国能源人均占有水平低,地区间分布不均匀,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使得能源矛盾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显现的愈发突出。工业作为能源消耗的主力军,历来就是能源消耗“大户”。因此,必须改变当前工业各行业“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发展模式,真正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将节能减排落到实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万元GDP能耗降低16%,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的约束性指标”。可见,提高工业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能源效率的趋同,对于全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2001-2010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38个工业行业能源消费的数据,首先,运用DEA方法对于各省域38个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并分析;然后,运用Malmquist指数法将其分解为科技进步和技术效率,从而找出高能效行业及省份能源利用效率高的原因;最后,运用趋同理论对于地区工业行业能源效率是存在趋同还是趋异的现象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在2001-2010年间,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效果显著以及中部崛起战略效果还未完全显现等原因,38个工业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中部地区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西部地区,以重庆、四川、陕西和新疆等省区工业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较高;在东部地区,以北京、天津、河北和山东等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比较高;在中部地区,以山西、黑龙江、河南和湖南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较高,整体上呈现出“西-东-中”的趋势。第二,通过对Malmquist指数进行分解找出高能源效率地区“高能效”的原因及分布行业,通过分析,高能效的行业主要是分布在一些经济实力较强、资本技术密集型、垄断性行业以及进入壁垒较高、竞争性较差的行业中。第三,对于2001-2010年38个工业行业分地带分省域进行了趋同性分析,研究发现,全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呈现出趋异的特征,而这一特征主要是由于西部地区11个省区38个工业行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差异扩大造成的;而中部和东部地区中各省区38个工业行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在这一时期中则是表现出朝着各自所在区域的均衡水平运动,呈现趋同的特征。并且,通过加入市场竞争和技术进步两个控制变量后,各项指标的拟合程度得到了提高,也更加显著,并且发现市场竞争是影响全要素能源效率趋同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技术进步对于趋同的作用效果不是很明显。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各省区政府及工业行业相关部门制定有效措施,引导各个省域及其工业实现节能减排、调整工业结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