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C臂锥形束CT颅内血肿体积定量测量的实验研究目的:探讨C臂锥形束CT(C-arm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arm CBCT)对颅内血肿体积的定量检测能力。方法:用小气球装上对比剂与水的混合物模拟颅内血肿,并按体积分为9组,每组分别接受3次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和3次C臂锥形束CT扫描,将两种成像技术所得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采用西门子公司的体积测量软件对每组测量3次,计算与真实体积的偏差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于形态规则的血肿,C臂锥形束CT测量血肿体积的准确性较高,与实际血肿体积和MSCT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形态不规则的血肿,在测量≤20ml或者≥70ml的血肿体积时,C臂锥形束CT测量体积与实际体积相比存在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体积为30-60ml血肿时,C臂锥形束CT测量体积与实际体积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测量体积准确性明显高于C臂锥形束CT(P<0.05)。结果:对于形态规则的血肿,C臂锥形束CT测量血肿体积的准确性较高,与实际血肿体积和多层螺旋CT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形态不规则的血肿,在测量≤20ml或者≥70ml的血肿体积时,C臂锥形束CT测量体积与实际体积相比存在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体积为30-60ml血肿时,C臂锥形束CT测量体积与实际体积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测量体积准确性明显高于C臂锥形束CT(P<0.05)。结论:合理选择C臂锥形束CT颅内血肿定量检测范围,可有效应用于介入诊治时监测颅内出血。第二部分基于动物模型C臂锥形束CT对不同密度颅内血肿检出能力的评价目的:利用动物(犬)模型实验评价C臂锥形束CT对不同密度颅内血肿的检出能力。方法:纳入观察家犬21只,将其分为7个组,每组3只动物,采用立体定向法将对比剂与新鲜自体血的混合物(3 ML左右)一次性缓慢匀速注入额叶皮层制造出颅内血肿,第2到7组体外调制每次混合物的CT值分别为60~65、65~70、70~75、75~80、80~85、85~90 HU,第1组作为对照,打入3 ML无对比剂的自体血。术后5分钟内每只动物均完成C臂锥形束CT成像和多层螺旋CT扫描,分别测量两种技术成像下不同密度血肿及邻近脑组织的噪声、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采用Bland-Altman图来评价两种技术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对两种技术成像下不同密度血肿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计算Kappa值评价医师评分之间的一致性,并采用秩和检验进行比较。结果:C臂锥形束CT和MSCT测量血肿的噪声、信噪比、对比噪声比结果均有较好的一致性;两位医师评分之间的一致性较好;随着血肿密度的降低,C臂锥形束CT的主观评分呈递减趋势,血肿密度低于65 HU时,C臂锥形束CT成像下血肿显示不清,难以检出;血肿密度高于65 HU时,C臂锥形束CT的主观评分与MSCT相当,两种技术对血肿的成像效果均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3.16,P<0.05)。结论:C臂锥形束CT能有效地探测到一定密度值范围内的血肿,可应用于介入诊疗时筛查颅内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