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由贸易区是设区国为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通过特殊的经济政策和手段而开辟的与其他地区隔离的特殊区域,至今已有450多年了。世界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区在规模,功能,结构形式上各异,但是在本质上无实质性区别,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展与创新,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之一,根本原因在于它是一个自由经济特区,表现为“隔离封闭、境内关外、充分自由、政策优惠、港区结合”的特点。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市场全球化和国际贸易自由化趋势的势头,自由贸易区呈现出数量持续增长,范围不断扩大,影响逐渐扩展,功能趋向综合,经济联系日趋密切,管理不断加强,管理手段日趋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中国保税区是在参考国外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模式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我国改革开放实际与国际经验相结合的产物。1987年年底开始设立,至今共有15个保税区。经过兴建、初步发展和快速发展阶段,保税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连接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招商引资、扩大出口、引进技术、增加就业和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保税区和世界自由贸易区在很多方面又有明显的差距,尚未完全实现自由贸易区的功能和政策定位。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化,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保税区进一步发展面临了严峻的挑战。由于存在先天不足,立法缺失,定位模糊,后天发展受瓶颈制约,功能受限,多头管理,港区分离,监管不畅, 保税区日益显出其严峻而突出的问题。从外部客观环境和内部主观动因都要求我国保税区向世界自由贸易区转型。 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入世带来的机遇和世界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前景也给我国保税区改革以启示。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区位优势、服务优势和多年发展取得的成就使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具有现实可行性。在研究了世界主要自由贸易区的成功经验和分析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我们在法制建设、功能拓展、政策调整和管理体制上提出了一系列保税区改革的建议,建议“依法治区,设立权威机构;突出物流功能,港区一体,多功能发展;调整落实优惠政策”。 考虑到15个保税区的区位、港口条件、区内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有很大差异,各个保税区的发展目标无须强求一致。但是从整体上讲,可以将我国保税区改革的目标模式拟定为:“境内关外,适当放开;物流主导,综合配套;区港结合,协调发展;统一领导,属地管理”。特别是在功能定位上,依据出口加工业的发展对物流服务业形成的巨大的市场需求、建立国际枢纽港的必备条件和港口物流中心能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要求,将我国自由贸易区定位在“以国际贸易为导向、以物流为基础、以仓储加工为依托、以保税生产资料市场为联结,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成国际贸易窗口和国际物流大进大出绿色通道”。其战略意义在于促进港口发展、以服务贸易增强出口加工业的竞争力、扩大向内陆地区辐射、带动的范围。 在保税区的管理体制和法制保障制度建设上,应该遵循权威性、精简性、高效性的原则,贯彻“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的监管理念,实现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