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是内在的,运动员在心理因素上的差异微妙而不易察觉。但是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却在很大程度影响着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发挥。因此,有关运动员心理因素的研究成为运动科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其中,运动员的自信心在心理因素上扮演着极为重要的关键性角色,亦被很多运动心理学者认为是直接影响运动表现的重要心理因素。有研究结果显示运动自信心与成绩表现呈显著的正相关,且运动自信心可以达到成绩表现之解释变异量的44%。运动自信心模式中,认为运动自信心的来源是由组织文化及运动员特征的因素所构成,经由这些因素所构成的运动自信心,进一步影响运动自信心的高低(水平),而运动自信心的高低进而影响运动员的认知、行为以及情绪;并且由运动自信心水平影响的认知、行为及情绪可以提供回馈讯息,再影响运动自信心的来源与水平,周而复始,形成一循环链。此外,身处于复杂而多变的运动情境,会使运动员产生不同的目标取向,不同的目标取向会使运动员对成就事件的反应不同,如自信心、满意度、内在动机及焦虑,进而影响到运动员后续的行为,包含努力程度、工作选择、持续力和运动表现。运动员存在两种目标取向特质,一为工作取向,另一为自我取向。这两种目标取向特质是相互独立的,亦即运动员可能同时具有高工作与高自我取向,也可能同时是低工作与低自我取向,也有可能是一高一低的取向特质。特质性自信心与自我取向特质间呈现显著负相关,亦即当运动员是自我取向特质时,其特质性自信心较低,自我取向特质与运动自信心来源中心的“能力展示”存有正相关。运动员在参加复杂的运动竞赛时,其临场表现的优劣与否,实与运动员本身所具备的心理技能特质有很大的关系,研究发现运动员在面临运动竞赛的情境下所拥有的心理技能因素含有以下七项:逆境的处置、压力下达到高峰、目标设定心理准备、专注、释放焦虑、信心与成就动机以及可训练能力。运动员可训练能力含有努力强度、对教练回馈的反应、开放性学习、对教练信赖与尊重、队友帮助以及对批评的处理等六项层面的特征。这六项人格特征是经由运动员人格特质、工作自我取向、竞争取向以及情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依其内容而言,并与运动员技术能力的养成有重要关系,如果运动员的可训练能力低落,可以预见的日后该运动员在运动技术的发展上也会受到限制,在面对激烈的竞赛情境之下,其自信心自然低落而缺乏优异的表现。因此,本研究以台湾大专篮球联赛运动员为主要调查对象,主要目的在于探讨大专院校篮球代表队员运动目标取向、运动员训练能力与运动自信心之相关。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研究者所自编之《运动目标取向、运动员训练能力与运动自信心来源问卷》为研究工具,以2006年度台湾地区大专篮球联赛之甲一级、甲二级球员为调查对象,共选取383人,其中男性193人,女性190人,平均年龄为21.16岁。根据调查所得资料,以描述统计、单因子变异数分析、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资料分析,并得到以下结论:1、不同背景变项之球员在运动目标取向、运动员训练能力与运动自信心来源的有显着差异产生。2、不同运动目标取向特质对运动员训练能力与运动自信心来源之有显着差异。3、运动目标取向、运动员训练能力与运动自信心来源之间呈现正相关的情形。4、运动目标取向、运动员训练能力对运动自信心来源的预测程度上,以“技巧精熟”因素的预测能力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