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taecarpine类似物的合成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dhx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国内在研究中草药抗血小板功能方面,发现一些中草药或其提取物具有较显著的抗血小板作用.如银杏内酯B能完全阻止PAF引起的兔、鼠、猪等的血小板聚集作用.以这些天然产物为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改造,找到活性化合物,是寻找新药的有效途径之一.Rutaecarpine是一种从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中分离得到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良好的抗血小板聚集的生理活性.药理研究认为它可能是通过影响细胞内的次级代谢途径--抑制磷脂酶C的活性,而不是直接影响血小板膜上的PLA<,2>而发挥作用.Rutaecarpine是一个吲哚[2,3:3,4]吡啶[2,1-b]喹唑酮的五元环结构,由于其自然来源少,合成步骤较长,故对其类似物的研究较少.该论文以3-氯丙基丙二酸二乙酯为起始原料,分别与苯胺,对甲氧基苯胺,邻甲氧基苯胺经过7步反应生成相应的rutaecarpine,10-甲氧基rutaecarpine,12-甲氧基rutaecarpine,并对吲哚N上的H进行各种取代,共合成了rutaecarpine类似物13个,并对它们的药理活性进行筛选.初步体外药理实验结果显示,N-戊酸取代的rutaecarpine抑制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作用最强,抑制率达到86±3%(IC50为0.256mg/ml),其他样品包括rutaecarpine,拮抗作用均较弱.但在合成的化合物中有若干化合物的抑制活性要明显高于rutaecarpine.文献报道在大鼠体内试验中rutaecarpine显示良好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而该次研究中只做了体外抗血小板聚集试验,因此很有必要对rutaecarpine类似物的体内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并有望从中寻找出生物活性远高于rutaecarpine的新结构衍生物,以继续进行深入研发.
其他文献
癌症的光动力治疗(PDT) 是基于光敏剂能选择性地聚集在肿瘤组织中,经光照射后与肿瘤细胞作用产生单线态氧通过氧化作用杀死癌细胞.作者的目的是研制一种含有光敏剂、抗癌药阿
  本文以几种主要的非甾体类抗炎药为代表,就CYP2C9在药物代谢中的作用和对非甾体类抗炎药临床应用的影响作一简要综述。  本研究首次在正常人中探讨CYP2C9*1/*1*3等位基
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化学名2,3,5,6-四甲基吡嗪,一种生物碱,是从中药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中提取出来的。它应用广泛,特别是在缺血性神经障碍和心脑血管疾病,如治疗缺
原发性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以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我国目前的患病率高达20%,已经成为影响生活质量,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
前言 氟西汀(fluoxetine,FLU)是一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选择性5-HT转运体(5-HT transporter,5-HTT)抑制剂,它通过选择性抑制中枢5-HT再摄取而发挥药理治疗作用。与经典的三环类抗抑郁药相比,氟西汀几乎没有抗胆碱作用,无心脏毒副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因此,氟西汀及其它5-HTT抑制剂现已替代三环类抗抑郁药用于抗抑郁症的治疗。 临床上,肺动脉高压(pul
  本研究在临床高甘油三脂血症病人,LDL诱导的血管内皮功能不全大鼠,以及培养的人脐静脉血内皮细胞,研究了非诺贝特对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是否与降低ADMA水平有关,并探讨其降低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