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耕地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逐年降低,致使我们国家的耕地面临很大的挑战。在开发程度和粮食生产力均不高的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上,受到粮食价格下降和频发的极端天气影响,传统的小麦玉米轮作模式利润逐年降低。2015年农业部制定了粮改饲方案,开始削减玉米种植面积,增加饲料种植面积。本研究通过采取不同的间作模式探究不同间作模式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作物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揭示不同作物种间作用及作物对环境影响;采取不同的轮作模式探究盐碱地成产中常见作物经济效益最高的复种轮作模式,从而为农民实际生产提供理论指导。1.不同间作模式对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与CKW相比,W15A5和W15A10小麦的净面积公顷穗数、千粒重均表现出显著性提高,而穗粒数差异不显著。两间做处理相比,虽然W15A10小麦净面积亩穗数显著高于W15A5(P<0.05),但是亩穗数、千粒重差异并不显著,二者净面积产量差异也不显著。M5A10、M5A5两间作处理玉米的净单位面积产量显著高于CKM,M5A10穗长、五百粒重、穗粒数均高于CKM,差异显著,但穗长、穗粗差异并不显著。CKA苜蓿干物质净面积亩产为7809.31kg,WMA10、WMA5苜蓿一年净面积干物质总产量分别为7733.37 kg、7658.70 kg均低于CKA,但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各处理间第一茬苜蓿干物质产量差异不显著,第二茬WMA5产量显著低于CKA,WMA10虽然也低于对照处理但二者差异不显著。第三茬WMA5、WMA10干物质产量显著高于CKA,且WMA5产量高于WMA10。第一茬、第二茬处理WMA5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WMKA,WMA10含量也低于WMKA,但差异并不显著。第三茬WMA5、WMA10粗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CKA,且处理WMA5与对照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小麦季W15A5土地当量比为0.98;W15A10土地当量比为0.99。二者土地当量比均小于1,W15A10高于W15A5。玉米季M5A5土地当量比为1.06;M5A10土地当量比为1.02。二者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M5A5高于M5A10。WMA5、WMA10周年土地当量比分别为1.70、1.50,WMA5高于WMA10,土地周年产出最高。2.不同间作模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各作物对土壤盐分的影响均随着土壤深度增加逐渐降低。小麦、苜蓿主要降低了0-40 cm土层中的盐分。通过小麦间作苜蓿可以有效降低小麦根系周围的盐含量,有利于小麦增产。整体上来说,随着土层加深小麦季土壤含盐量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玉米季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6月份土壤含水量最低。随着月份的增加,各土层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0-10 cm土壤含水量增加最多。与垦殖之前相比,0-10 cm、10-20 cm土层内各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规律。垦殖之前0-1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超过10-20 cm土层含量的两倍,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这是黄河三角洲湿地的经典特征。一年后0-10 cm土层内CKA处理有机碳增加量最大,CKWM处理增加量最小,仅为CKA处理的68.66%。10-20 cm土层内正好相反,处理CKA含量为CKWM含量的65.38%。这说明间作粮食作物会逐渐增加10-20 cm有机碳含量,最终消除表聚性现象。3.最优轮作模式的筛选六种轮作模式相比,T-P模式经济效益最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小黑麦抗盐碱、抗干旱、抗冻能力优于小麦,从而使得小黑麦农药、化肥投入降低,最终产投比达到小麦的两倍以上。因此前茬作物小黑麦优于小麦。高粱、花生、玉米三种夏季作物相比花生效益最高,而三者的投入相差不大,所以花生是夏季作物最优选择。综上,T-P模式才能表现出最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