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肾皮、髓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e coefficient,ADC)、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肾髓质区扩散张量示踪成像(diffusion tension tractography,DTT)特征,初步探讨3.0T MR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评价单侧梗阻性肾积水的可行性及价值。 方法:收集经超声诊断为单侧轻、中度肾积水并同时行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 s pyelography,IVP)检查患者31例和健康志愿者12例,病例组按IVP结果分为显影组(13例)、显影不良组(11例),不显影组(7例)。所有研究对象行肾脏常规和DTI序列扫描,DTI序列采用300、600s/mm2两个b值。观察各组肾FA彩色图、DT T图像特征,并分别测量肾皮髓质的FA值、ADC值。对所测量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分别比较两不同b值之间肾皮质、髓质ADC、FA值差异,各b值下的肾皮质与髓质之间ADC、FA值差异,b值为600s/mm2下正常对照组肾、病例组各组积水侧肾之间及病例组各组正常侧肾与积水侧肾之间ADC、FA值差异。 结果: 1.正常对照组、病例组各组积水侧肾在b值由300 s/mm2提高至600s/mm2时皮质、髓质ADC值下降(p<0.05),FA值无显著变化(p>0.05)。 2.不同b值下各组肾皮质ADC值均高于髓质ADC值,皮质FA值均低于髓质FA值(p<0.05)。 3. b值为600s/mm2下病例组各组积水侧肾较正常组肾皮质、髓质ADC及髓质FA值逐渐下降(p<0.05),但正常对照组与IVP正常显影组、IVP正常显影组与IVP显影不良组、IVP显影不良组与IVP不显影组皮质间FA值差异不显著(p>0.05)。 4. b值为600s/mm2下IVP显影组积水侧肾与正常侧肾皮髓质ADC、FA值差异较小(p>0.05);显影不良组、不显影组积水侧肾较正常侧肾皮质、髓质ADC值、FA值均下降(p<0.05)。 5. DTT成像显示病例组患肾髓质肾小管结构走行、分布不同程度异常。 结论:肾脏3.0T MR扩散张量成像(DTI)能无创评测单侧梗阻性肾积水患者肾实质扩散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排泄功能,为评估肾积水患者肾病变程度提供一种新的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