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回顾性分析胆囊息肉样变患者的临床特点,探索不同因素及疾病与胆囊息肉样变的单发、多发之间的关系,为本病的诊治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2.分析胆囊息肉样变患者体质类型分布规律,探索胆囊息肉样变的辨治思路,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研究对象为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住院患者,326例均经超声诊断为胆囊息肉样变,采用临床病例资料回顾性研究方法,建立数据库,应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搜集95例填写《中医“治未病”体质评估表》的胆囊息肉样变患者,将问卷结果输入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未病中心“中医体质辨识系统”,该系统通过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来判定体质类型。3.检索CNKI及万方数据库中1990年至2017年关于胆囊息肉样变治疗的文献,将检索词定为“胆囊息肉”或“胆囊息肉样变”并含“中医”、“中医药疗法”、“中西医结合”,筛选中医中药治疗本病的相关文献,对文献中的证治规律进行频数统计分析。结果:1.经X~2检验,Pearson X~2=5.466,P=0.019<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压正常组胆囊息肉样变的单发与多发的比例为2.53:1;血压偏高组胆囊息肉样变的单发与多发的比例为5:1,血压偏高组胆囊息肉样变单发的发病率较正常组高,但多发者的发病率血压正常组较血压偏高组高。2.经R×C表统计分析,Pearson X~2=21.689,P=0.000<0.05,Likelihood Ratio X~2=19.920,P=0.000<0.05,胆囊息肉样变的单发、多发与病变直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能认为单发、多发的直径的构成比相同。单发者以直径≦0.5cm为最多见,多发者以直径0.5-1.0cm为最多见。3.经过统计分析,胆囊息肉样变其病变的单发、多发与性别、年龄、脂肪肝、胆囊结石、血糖、TG、LDL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4.95例胆囊息肉样变患者体质分布以平和质(29.47%)最多,但平和质为中医体质类型中的正常体质,不能认为是某疾病的易感体质。因此按比例分布,阳虚质(26.32%)、痰湿质(12.63%)、气虚质(11.58%)为常见体质;阴虚质(7.37%)、湿热质(6.32%)为较常见;气郁质(3.16%)、特禀质(2.11%)、瘀血质(1.05%)则较少见。取三种最常见体质进行比较,通过方差分析,三组间BMI的比较P>0.05,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两两比较,痰湿组BMI水平显著高于气虚质组(P=0.0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G痰湿质可能的危险指标是BMI。5.通过频数统计得出治疗胆囊息肉样变的主要辨治方向从化瘀、疏肝、清热、利湿、化痰等方面入手,临床用药种类以化瘀药、理气药、补气药、利水渗湿药为主,常用药物包括柴胡、郁金、金钱草、甘草、白芍、莪术等。结论:1.胆囊息肉样变单发者血压偏高者常见;多发者血压正常者常见。单发者以直径≦0.5cm为最多见,多发者以直径0.5-1.0cm为最多见。2.胆囊息肉样变患者最常见的体质类型为阳虚质、痰湿质,气虚质;较常见者为阴虚质、湿热质;气郁质、特禀质、瘀血质少见。3.辨治方向多从化瘀、疏肝、清热、利湿、化痰等方面入手;临床用药种类以化瘀药、理气药、补气药、利水渗湿药为主;常用药物包括柴胡、郁金、金钱草、甘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