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作为孤立语,缺乏形态变化,虚词和语序是汉语的主要语法手段。介词作为虚词的一种,其研究是汉语本体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的重难点。方式、依据类介词作为介词的下属小类,其语法、语义的内部差异较小,且在语体上多用于书面语,是汉语学习者在表达时经常出现错误的词语。本文以方式、依据类介词为研究对象,具体选择了“按、按照、本、从、根据、鉴于、据、凭、通过、依、依照、以、由、照”14个目标词,以中介语语料中的偏误实例为研究载体,对这14个目标介词的偏误现象进行描述和归类。全文包括绪论部分共分为四章:绪论部分主要是系统地阐述了本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综述方式、依据类介词的偏误研究和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的相关文献,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还从语料属性、语料标注和语料检索等几个方面对国内目前公开且有代表性的三个汉语中介语语料库进行了对比。第一章对目标介词的范围进行界定,对目标介词的使用数量和偏误数量进行统计。将目标介词使用频率的基本数据与在汉语母语者语料库搜集的数据相比,发现汉语学习者对方式、依据类介词的使用频率比较低,有回避使用的现象。对汉语学习者使用目标介词的数据进行对比后发现,目标介词使用频率由高到低的排序是“以、通过、从、根据、据、按照、按、依、照、凭、由、鉴于、依照、本”。对目标词的偏误数量进行统计后,得出各目标介词偏误的基本数据及按成分冗余、成分缺失、语序位置不当、介词错用、搭配词语错用分类的各介词的偏误数据。在对这些数据进行计算和对比后发现,目标介词错误频率由高到低的排序为“从、由、根据、依、以、据、通过、按、按照、凭、照”。第二章主要将偏误语料分为了成分冗余、成分缺失、语序位置不当、介词错用、搭配词语五类,分别描写说明目标介词在产出时出现的偏误特点。为了便于观察语料的偏误,首先总结了四个主要的目标介词的结构类型和三个框架类型。在对目标介词的偏误进行分类统计后,发现“介词错用”是学习者出现最多的偏误类型,其次是“成分缺失”。本文发现大部分方式、依据类介词都与多个对象相混,而且互相之间还存在交叉,词语的混用关系错综复杂,极难梳理。在意义联系很小的跨类介词之间也出现了混用,可能是受到使用频率优势泛化的影响。学习者最常遗漏的成分是“介词+偏正短语”结构中偏正短语的中心词,常出现冗余的是“来”和“来看”组后置词和方位词“上、下”作后置词。第三章主要从语料库语言学的角度对对外汉语教学中方式、依据类介词的教学提出了利用语料库资源优化介词教学、重视学生介词输入和输出质量和引导学生成为主动的“搭配收集者”三条教学建议,提倡将不同类型的语料库逐渐作为教师的常用教学工具,将语料库引入语言教学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真实的语言材料,提高学生的输入质量,把控学生的输出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