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德斯尔小说文本研究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pox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解决敖德斯尔研究当中未能解决的一系列问题为研究目的,运用文本研究方法,重新解读敖德斯尔小说,试图拓展蒙古族作家研究领域。
  论文由绪论、正文(第一至第三章)、结论、参考文献及附录等五部分组成。
  绪论部分阐述了选题缘由、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前人研究概况以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从互文性研究的视角,对敖德斯尔小说中的各种互文现象进行了探讨。论文围绕自涉互文性、与汉文学的互文性以及与后续文学之间的互文性等问题,深入、细致地分析了敖德斯尔小说文本的复杂构成及其对后代的影响。第一节,分别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人物再现等问题,具体呈现了敖德斯尔小说文本中的自我指涉现象;第二节,以敖德斯尔的《撒满珍珠的草原》与《创业史》为典型案例,从故事情节的构造,自然环境的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塑造等三个方面论证了两部作品之间存在的互文关系;第三节中主要从故事情节的互文性,人物形象的互文性和景物描写的互文性等三个方面阐述了敖德斯尔小说与萨仁托娅的《远去的战马》之间的互文性。
  第二章主要就敖德斯尔小说被改编成电影、胡仁乌力格尔和连环画等不同艺术形式的现象,使用比较文学的视角分析了敖德斯尔小说的三种文本转移以及其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化和问题。第一节分别从艺术形式的变化、影像转码和空间转换等问题,以电影《骑士的荣誉》为例,从剧本小说转变成电影的过程进行了探究。第二节分别从内容增减、文化的再建构和人物形象差异等三个方面对胡仁乌力格尔《阿力玛斯之歌》进行了分析。第三节主要从连环画脚本的改编、艺术形式的转变和不同脚本的对比等三个方面对连环画《骑士的故事》进行了分析研究。
  第三章从文本发生学的视角对敖德斯尔小说的创作发生进行了探讨。本论文以敖德斯尔小说的“前文本”的创作研究和手稿修改等问题对长篇小说《骑兵之歌》的创作发生进行了研究。第一节分别从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和对同类题材以及其它题材作品的借鉴等方面讨论了《骑兵之歌》的“前文本”的创作研究。第二节分别从研究作家所创作的同类题材的作品和手稿修改问题等两个方面探索了《骑兵之歌》的发生创作过程。
  结论部分主要针对论文中阐述的观点进行了总结,并对敖德斯尔小说研究提出了一些展望。尽管敖德斯尔研究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研究领域尚待开发:例如,敖德斯尔电影文学研究、敖德斯尔作品译介研究和敖德斯尔小说版本研究等。
其他文献
童年是一个人生命的最初阶段,在个体的一生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尤其对于作家来说,童年经验成为他们创作的重要素材,他们不断回望童年、书写童年,以文字追忆、保存着与童年相关的一切。对集译者、作家于一身的萧乾来说,他的童年生活为其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他以自己童年生活的经历为背景,从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出发,描写世间百态。本论文拟从四个部分探讨萧乾的童年书写现象,第一部分侧重从理论层面分析儿童是如
学位
劳动是人类生存之根本,关于劳动的讨论形成了丰富的理论著作,在文学作品中也多有围绕劳动这一母题展开的创作。本文从《回顾》和《乌有乡消息》出发,通过文本细读比较两部作品的劳动思想,追问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意义。  本文拟从三个部分展开。第一章主要介绍贝拉米在《回顾》中提出的劳动思想,在贝拉米的勾画中,公元2000年的社会已经废除私有制,国家成为唯一的生产组织,财富由国家统一进行平均分配,公民普遍具有劳动
学位
当中国的新文化运动试图全盘西化,传扬各种主义和现代精神,并将之奉为创造新道德、新文化的利器时,早在19世纪末,美国著名学者欧文·白璧德(Irving Babbitt)就注意到了一个他们有意扬弃的问题:两希文化及中国儒学保有的古典视野,以神性、人性和物性三个维度看待生活的视野,一种复杂和整全的视野,逐渐被他们抛弃和遮蔽。那时,世界主流的文化已嬗变为大多数人青睐理性及生存问题。这致使很少人追问现代精神
学位
法国哲学家列斐伏尔是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重要代表人物,他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另辟蹊径,从社会批判、文化批判角度延续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传统。列斐伏尔以其敏锐的眼光和独到的视角,将现代资本主义消费社会中日常生活的异化作为自己的理论关照点,对新消费社会里人的命运予以理论关切。他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旨在揭露日常生活中的异化现象,戳穿新资本主义为人们编织的“美好生活”的虚假性,激励人们反抗日常生
学位
“对于意识形态的抵抗”问题是约翰·伯格(John Berger,1926-2017)视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伯格的视觉理论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观看的意识形态”,二是“对于意识形态的抵抗”,而在“抵抗意识形态”方面,伯格格外看重摄影的抵抗。他认为摄影的出现改变了观看方式。探究摄影对于意识形态的抵抗,既是对现有研究的补充,又具有现实意义。  伯格视觉理论的核心是:艺术品不可避免地成为意识形态的载体,
学位
本文以河北省迁安市12个乡镇为田野调查对象,初步描写该地区的语音特点及内部差异,借助语言学的基本知识对其语音特点进行尝试性解释。本文将分为六个部分对迁安方言进行描写:第一章对迁安市的地理位置、人口迁移和历史沿革进行了整体介绍,同时对迁安方言研究现状并介绍选题意义、研究方法与材料来源进行了综合论述。文章从声母、韵母、声调三方面描写迁安方言东、西区的语音特点并附代表点音系;第二章从声母入手,描写迁安方
学位
杭州驻防地处江南地区,是清代直省驻防体系中规模较大、地位较高的驻防地点。它于顺治初年建立,随清朝结束而消亡。在二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这一旗人群体与汉城人的关系经历了由冲突走向融洽的过程。随着杭州驻防旗人与汉城社会的深入交往,杭州所具有的悠久醇厚的汉文化底蕴也吸引了驻防旗人的揣摩与学习。杭州驻防旗人纷纷以汉语进行诗歌写作,留下了丰厚的汉语诗歌作品。这些诗歌既具有与汉族文人诗歌表达的相似之处,又具有鲜
学位
契丹源出东胡,为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10世纪初,契丹人仿造汉字笔画先后创制使用了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两种文字与汉字并行于辽境内。金灭辽后,契丹文字被继续沿用至金明昌二年(1191),总行用时间长达270余年。至元末明初,契丹字成为了一种无人可识的死文字。契丹文字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契丹文帝后哀册的重现。其中,契丹大字研究受限于其自身表意性质和资料匮乏等原因,总体研究进程较为缓慢。近年来,随着
学位
本论文是基于文献《三合语录》创建的多语平行语料库进行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搭建了文献管理平台,实现了集理论、实践和应用为一体的研究。《三合语录》是道光十年(1830)刊行的一部由满、蒙古、汉三语对照而成的教科书。该文献主要记录了满八旗子弟的日常会话,文本反映了当时交谈双方的情感、情态、不同的谈话语气和言语行为等。它们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都属于语言的人际功能特性。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情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