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全球老龄化不断加速的背景下,中国的老龄人口规模也不断扩大,养老压力日益凸显。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出行特征及出行方式的转变使得其对城市发展提出更多需求,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方面主要反映为对功能配置的多元需求及空间布局的步行可达需求。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的趋势下,社区的支持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保障尤为重要。同时,面对快速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城市发展转型新要求及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而日益增长的居民需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老龄化不断加速的背景下,中国的老龄人口规模也不断扩大,养老压力日益凸显。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出行特征及出行方式的转变使得其对城市发展提出更多需求,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方面主要反映为对功能配置的多元需求及空间布局的步行可达需求。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的趋势下,社区的支持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保障尤为重要。同时,面对快速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城市发展转型新要求及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而日益增长的居民需求,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实践越发受到社会的关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作为老年居民日常活动的重要载体,其配置是城市住区规划建设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承载居家养老功能不可缺少的一环,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论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方法及主要评价视角进行梳理,明确研究路线,并通过对国内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相关技术管理规定中对设施功能配置的控制指标的对比总结,以及对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对居民出行影响作用研究的梳理,从控制指标层面及空间布局层面归纳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相关研究指标。在此基础上,选取南京市老城中心区、老城边缘区及新城中心区的24个样本生活圈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老年居民社会经济属性、设施需求满意度及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等方面进行相关调研,利用SPSS软件先后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老年居民设施需求满意度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关键变量,并依据描述满意度与设施配置变量影响规律的多元线性方程构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适老性评价体系。最后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基于适宜的设施需求满意率,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关键变量提出建议值,从控制指标层面及空间布局层面提出适老性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优化策略,并尝试构建基于设施分级配置的适老性社区生活圈体系。研究表明,保障性设施分布密度、生活购物类设施面积及养老保障类设施可达距离值三个变量对老年居民设施需求满意度具有重要影响。保障性设施的分布密度及生活购物类设施面积的指标数值越高,养老保障类设施可达距离值越低,老年居民设施需求满意度越高。
其他文献
我国对不同高度居住地块容积率值域特征的研究相对较少。随着我国城市发展逐步进入存量开发阶段,以及住房供应由“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的转变,对居住用地的容积率管控也将从现在的以控制高限为主转向高低限双控方式,以确保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同时,也能保障“住有宜居”目标的实现。为此,本文以南京中心城现状居住地块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定量与定性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重点对南京中心城
随着中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区域一体化发展,尤其是以中心城市为主体的城市群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区域发展的主体模式。南京都市圈的一体化发展在全国层面是比较典型的范例。溧阳作为南京都市圈的最新成员城市,借助南京城市中心功能和首位度的提升,在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接轨南京、融入南京发展,对自身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休闲产业是社会进步的产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休闲产业虽然是新兴产业,但已经显示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城市聚集,从而导致住房需求不断增加。为了缓解城市居民多样化的住房需求,改善城市住房供应体系,国家多次提出“住有所居”住房保障制度。其中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与发展,在缓解中低收入人群住房困难问题方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国内关于保障性住房相关问题的研究也逐步增多。然而,国内关于保障性住房相关研究,过多的将注意力集中在建设布局、建设发展等宏观层面,而缺乏关
随着2018年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老旧住区的关注度持续升温,人们开始认识除去服务设施配备的逐渐老旧,老旧住区也同时存在住区功能难以跟上时代发展脚步等多种问题。老旧住区本身存在的问题以及城市更新发展与老旧住区共存的问题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住区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居民多样化需求的呈现,老旧住区更新改造迫在眉睫。在梳理既有关于老旧住区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案例城市实际情况研究,研究利用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伴随着互联网等科技行业的兴起,产业结构逐渐转型。与此同时,南京实施“退二进三”战略,对传统工厂片区进行整体工业退出,实现城市功能再造,而旧改类创意产业园逐渐映入公众眼帘主要是因为南京多年来历史沉淀遗留下来的工业厂房。即便全球各国均在运用工业遗迹加速推进创意产业的发展,在创意产业园整体的改造建设中,大都注重园区建筑改造、规划布局、业态属性或者落实到具体的空间设
近年来,随着工科类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迅速发展,发展重心已经由规模的扩张转向教育内涵的发展。新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育模式由于其打破传统教育模式长期以来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壁垒,为越来越多的工科类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所接受。实训楼作为工科类高职院校最主要的实训教学场所,教育模式的更新必然会对实训楼建筑的平面布局和功能组织产生相应的影响,相较于丰富的针对新型教育模式的研究,针对在新型教育模式下实训楼的一
当下有关江南传统民居的研究成果丰硕,其中针对传统民居中建筑构件的研究多集中于构件装饰艺术的探讨、营造技艺研究,以及构件加工模数尺度研究等。在传统民居类的文物建筑修缮、历史建筑保护再利用的学术研究中,对建筑构件的处理往往是“保留、修缮原有构件”、“采用传统手法修旧如旧”,对保护修缮工程中应如何具体地保护传统建筑构件,如何再加工使用,往往语焉不详。随着城镇化加速发展,很多传统村落民居被拆除、改造,大量
城市建筑高度展示了城市风貌与城市形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筑高度不断提升,城市建筑与自然山水之间的对立也日益显现。但是,在城市建筑高度控制上,相关控制方法并不严谨,城市规划师大多以经验去判断建筑高度的控制指标,实际实施过程中的建筑高度则更多的考虑日照间距等,往往较少考虑城市整体形象与风貌。因此,制定一套科学理性的建筑高度控制方法迫在眉睫。南京江北新区是2015年批准成立的国家级新区,周边自
在当代美术馆的展示空间中,伴随着体验性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公众对于信息接收处理能力和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对当代美术馆的展示空间也产生了新的需求。在传统美术馆的展示空间无法满足新需求时,互动体验性的展示空间设计策略应运而生。人们更希望能通过与展示空间产生双向互动产生体验感,从而高效的汲取展示空间的信息,并通过互动体验的方式提高观展的效率,寓教于乐。如何对互动体验性空间进行设计,是
近十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给人民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较大。城市作为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的载体,需要为城市内部的居民提供安全的、足够的避难场地。但是目前存在的城市建设发展问题,使得避难空间的分布与居住用地的分布产生了空间上的不匹配性,因此对避难空间体系的公平与效率研究对灾时保障居民安全拥有积极的意义。本文认为城市发展过程中,一定程度地忽略了避难空间的建设与居住用地之间动态的关系,城市避难空间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