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背景: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therosclerotic renal artery stenosis,ARAS)是指因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所导致的单侧或双侧肾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肾动脉开口或近段。ARAS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肾血管疾病,被认为是难治性高血压和急性左心衰的原因之一,狭窄严重时还可以导致缺血性肾病的发生。临床上,ARAS是导致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因之一。肾动脉狭窄可激活肾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therosclerotic renal artery stenosis,ARAS)是指因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所导致的单侧或双侧肾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肾动脉开口或近段。ARAS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肾血管疾病,被认为是难治性高血压和急性左心衰的原因之一,狭窄严重时还可以导致缺血性肾病的发生。临床上,ARAS是导致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因之一。肾动脉狭窄可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引起血压增高。对于原发性高血压伴ARAS的患者,RAAS系统的激活可使原有的血压水平突然升高,并且常规降压药物不容易控制,而长期的高血压状态对患者的肾功能将造成进一步的损害。目前,ARAS患者的治疗主要包括最佳药物治疗(OMT)或OMT联合肾动脉血运重建术,但对于ARAS患者进行肾动脉血运重建的疗效仍存在争议。肾动脉的狭窄程度、狭窄侧的分肾功能以及患者的血压水平是决定是否进行肾动脉血运重建治疗的三个重要方面。本研究通过纳入不同狭窄程度的ARAS患者,重点检测和分析患者分侧肾脏功能、血浆RAAS水平、血压控制情况,并对不同治疗后的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旨在探讨以肾功能保护为目标的ARAS患者临床优化治疗策略。研究方法:共计纳入经肾动脉CT成像或DSA检查发现单肾或双肾动脉狭窄程度≥30%的ARAS患者92例。其中单侧肾动脉狭窄52例、双侧肾动脉狭窄40例,单侧或双侧肾动脉狭窄程度≥50%的患者68例。51例单侧ARAS患者于造影前采用99mTc-DAPA肾动态显像进行了分侧肾功能检测,50例单侧ARAS患者检测了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水平并进行了分析。此外,将肾动脉狭窄程度≥50%的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单纯药物治疗(OMT)组(47例)和“OMT+血运重建治疗”组(21例),并进行了随访研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以及肾功能变化。研究结果: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初步发现以下结果:(1)狭窄程度为30%~89%的ARAS患者患侧肾小球滤过率(GFR)与对侧肾脏相比较无明显下降(P>0.05);(2)极重度狭窄(≥90%)的ARAS患者,其严重狭窄侧肾脏的GFR较对侧肾脏的GFR显著降低(27.07±18.76m L/min vs 50.76±15.75 m L/min;P<0.05);(3)不同肾动脉狭窄程度的ARAS患者,其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在整体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4)狭窄程度≥50%的ARAS患者,单纯药物治疗3个月时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接受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但在对药物进行优化调整后,其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逐渐降低;患者肌酐水平在随访12个月时有轻微升高趋势;(5)21例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血压水平较术前未见明显变化(P>0.05);血清肌酐在随访6个月时轻微升高,12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有2例患者分别在单侧肾动脉支架植入术后3个月、1年随访血压及狭窄侧分肾功能较前明显改善。研究结论:对于肾动脉狭窄程度≥90%的ARAS患者,积极地进行肾动脉血运重建治疗可以减少缺血性肾病的发生风险,但术前对患侧肾脏功能的了解仍然十分重要;对于肾动脉狭窄程度<90%的ARAS患者,应首先评估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可能性,将最佳药物治疗作为初始治疗方案,通过对患者的血压和分侧肾功能水平进行密切随访,再进一步决定是否进行肾动脉血运重建治疗以及相应的手术时机。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与目的:自2019年12月下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爆发,这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具有严重传染性而广泛、持久传播,造成全球范围内的疫情大流行。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可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更为严重者可伴随严重的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败血症、脓毒性休克、凝血功能障碍等,临床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当前针对COVID-1
研究背景: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一种以肺血管明显重塑、肺循环负荷进行性升高,导致右心室肥厚和重塑为特征的综合征。其血流动力学诊断标准为: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检测肺动脉平均压力≥25mm Hg。2019年,WHO的报告指出,全球约有1%的人口患有PAH,约有50%的心衰患者受其影响,尽管针对PAH的药物和治疗策略在近年来已经得到
背景及目的: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nterstitial Cystitis/Bladder Pain Syndrome,IC/BPS)是一种病理机制还未完全明确的膀胱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下尿路症状(如尿频、尿急及夜尿增多)和盆腔区域疼痛(如会阴部、耻骨上疼痛)。虽然目前其病理机制仍未完全明确,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膀胱传入神经敏化参与了IC/BPS的发病机理。膀胱传入神经敏化表现为膀胱传
背景以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为代表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影响了超过5亿的人口[1],并消耗了巨量的公共卫生资源,是国内外呼吸病学领域长久以来的研究重点。研究证实哮喘和慢阻肺都可根据患者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区分为不同气道炎症表型。两种疾病的嗜酸粒细胞增多表型患者都展现出了更好的激素治疗反应性、症状及肺功能改善情况;而中性粒细胞增多表型的哮喘和慢
研究背景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上最具破坏性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筛查和诊断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但HCC起病隐匿,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容易漏诊或误诊。目前常用的早期筛查肝癌的方法仍为血清学标志物辅助检查结合影像学方法,但它们早期诊断的检出率不高对于肝癌的早期治疗价值有限。因此,真正意义上的“早发现”亟待更灵敏特异的肿瘤标志物来及早甄别出早期
背景抑郁症已成为世界性医学难题,任其发展将进一步加剧社会医疗负担,防控抑郁症势在必行。目前确诊抑郁症多依靠临床专业人员,参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和国际精神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这两套标准进行诊断,但
研究背景骨质疏松症是我国中老年群体高发的常见疾病之一。在疾病早期,患者通常没有显著的临床表现,主要体现为低骨量和骨密度。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出现疼痛、脊柱变形和骨折,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在正常的骨微环境中,破骨细胞、成骨细胞分别负责骨吸收和骨生成,二者的活动始终处于一种不断更新的相对平衡状态。目前认为,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与破骨细胞骨吸收增强、成骨细胞骨生成不足导致的骨重塑失衡有关。双特异性磷酸
背景与目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急重症,需要早期诊断和及时的再灌注干预。从2019年底开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爆发流行并肆虐全球,疫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严重公共卫生威胁,也对ACS急诊救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分析重庆地区ACS患者新冠疫情期间与历史同期再灌注参数的变化,探讨了新冠疫情对低流行地区的ACS
研究背景胃穿孔是胃壁组织的全层损伤,常由创伤、严重的消化性溃疡、肿瘤进展和内镜手术等原因导致。除非得到及时治疗,否则胃内容物渗漏到腹腔会导致剧烈的疼痛、严重的炎症反应甚至危及生命的脓毒症。目前胃穿孔的治疗主要依靠手术和内窥镜下封堵。然而,手术治疗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创伤,并且长时间的手术会可能导致更多的胃内容物渗漏到腹腔。内镜下的钛夹和封堵器也被广泛用于修复胃穿孔,但无论是超范围夹子(OTSC)还是穿
研究背景及目的: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是除麻风分枝杆菌和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以外其他所有分枝杆菌的统称。脓肿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abscessus,M.abscessus)属于非结核分枝杆菌中的快速生长分枝杆菌群(Rapid-growing mycobacteria,RGM),可侵犯人体的肺、皮肤软组织、骨关节、淋巴结等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