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动脉发育不良与后循环脑梗死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bo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椎动脉发育不良(VAH)与后循环脑梗死的关系,分析伴VAH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其影像学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6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将研究对象分为前循环脑梗死组及后循环脑梗死组,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危险因素及VAH的比例;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AH与后循环脑梗死的关系。对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进行亚组分析,分为VAH组和非VAH组,比较分析伴VAH的后循环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
  结果:(1)本研究6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表现为后循环脑梗死者216例,占全部急性脑梗死的34%。后循环脑梗死组患者中男性、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高于前循环脑梗死组(p<0.05)。(2)本研究共有78例(12.4%)诊断为VAH。其中54例(69%)表现为右侧VAH,明显高于左侧(24例,31%)。后循环脑梗死组VAH的比例明显高于前循环脑梗死组(19.4%比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AH与后循环梗死独立相关,优势比(OR值)为2.173,95%置信区间为(1.326,3.559),p=0.002。(4)将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分为VAH组及非VAH组,结果显示,VAH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8.60±9.508岁,低于非VAH组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平均年龄(61.66±7.784岁),(p=0.030)。(5)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近端梗死组VAH比例(28.9%)明显高于中间部位梗死组(16.5%)及远端梗死组(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间部位与远端梗死组VAH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6)本研究伴VAH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中,近端梗死主要分布在VAH侧(72.7%),中间部位的梗死则主要分布在VAH对侧(71.4%)。
  结论:VAH是常见的后循环血管的先天变异,与后循环脑梗死独立相关。临床工作人员应提高对VAH的重视。VAH人群发生后循环脑梗死的年龄偏小,伴VAH的后循环梗死以近端梗死为主。伴VAH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中,近端梗死主要分布在VAH同侧,中间部位的梗死则主要分布在VAH对侧。对伴VAH的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及早识别VAH相关后循环缺血,为后循环缺血的病因分型及预防措施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基因(ALOX5AP)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阿司匹林抵抗(AR)的相关性。  方法:纳入450例汉族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中高危患者,持续服用100mg阿司匹林≥7天,依据血栓弹力图(TEG)检测血小板聚集率,分为AR组与阿司匹林敏感(AS)组,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两组SG13S32、SG13S89和SG13S114单核苷酸多
目的:基因MS4A6A已经多次被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associationstudies,GWAS)证实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的易感基因位点,但其与AD相关的大脑结构及功能是否存在关联仍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方法:在本研究中,我们从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学数据库(Alzheimer’sdiseaseNeuroimagingInitiativ
目的: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基因、环境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疾病,既往研究指出,神经炎症在PD的病理生理中起关键作用。TLR4作为模式识别受体在免疫反应及炎症反应中作用重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TLR4基因的突变可能与PD的发生有关。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TLR4基因的基因多态性与PD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研究对象和方法:选择TLR4基因的三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
目的探讨脑微出血(CMB)在脑不同区域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采用磁敏感(SWI)加权等成像技术对225例患者进行分析,分为有微出血组和无微出血组。观察各病例CMB、LI(腔隙性脑梗死)、LA(白质疏松)情况,同时记录患者的人口学、脑血管危险因素、影像学特点等。  结果225例患者中,CMB者51例(22.7%),其中脑叶CMB者13例(25.5%),脑深部区域CMB22例(43.1%),脑叶及脑
学位
目的探讨维生素D结合蛋白(vitaminDbindingprotein,DBP)基因和维生素D受体(vitaminD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与中国青岛地区汉族人群缺血性卒中病因亚型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前者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损伤支数及部位之间的关系。  方法依照TOAST病因分型选取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arteryatherosclerosis,LAA)型的脑梗死患
背景与目的:根据最近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结果,负责编码结合磷脂酰肌醇的网格蛋白组装蛋白(PICALM)的基因是LOAD的一种新型风险基因。然而,关于该基因如何参与AD的发生仍然知之甚少。脑储备假说强调了大脑以一种被动抵抗的方式来对抗神经变性过程。  方法:本研究将基线水平的LOAD相关脑区的体积或厚度看作脑储备能力的代表物,利用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学计划(ADNI)数据库,探索了PICALM基因变异
目的:研究ABCA7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脊液(CSF)和神经影像学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  材料与方法:从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学(ADNI)数据库中纳入符合条件的281名健康对照者(CN),483名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和48名AD患者;采用Haploview4.2平台选取标签SNP的方法,从ADNI数据库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中提取研究人群的ABCA7基因15个基因位点
背景:一项大范围关联分析发现了19个对晚发型阿尔茨海默病(AD)具有重要影响的基因组区域。这项发现印证了之前老年痴呆症病理学涉及到的几个途径,包括免疫反应、炎症、细胞迁移和类脂运输通路。然而,它们是否影响AD影像学标志物,还不明确。  方法:我们的研究人群来自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计划(ADNI)数据库。我们选择了六个与AD高度相关的脑区(海马、中颞叶、杏仁核、海马旁回、颞下叶、顶下小叶)作为目标脑
背景与目的:在多个基因相关性验证研究中,分拣蛋白相关性受体基因(SORL1或LR11)的遗传变异已被证实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SORL1由多个不同的结构域构成,并通过多种途径参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作为淀粉样前体蛋白(APP)运输和处理的核心调节因子;参与β-淀粉样蛋白降解;与载脂蛋白E及tau蛋白相互作用。目前有许多研究揭示了SORL1在β-淀粉样蛋白沉积过程中的作用,但是少有研究关注SORL
第一部分小于34周RDS早产儿纠正年龄40周时肺功能监测  目的  探讨<34周RDS早产儿纠正年龄40周时潮气呼吸肺功能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住院,且出院后随访至纠正年龄12个月的<34周RDS早产儿49例(为RDS组)、<34周非RDS早产儿36例(为非RDS组),两组早产儿在纠正年龄40周时分别有35例、20例完成潮气呼吸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