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延胡索对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伏核-前额叶皮质(VTA-NAc-PFC)奖赏神经环路各脑区多巴胺递质含量和多巴胺D2受体(DRD2)表达的影响,并和左旋延胡索乙素(l-tetrahydropalmatine,l-THP)进行比较,从神经递质和受体分子水平探讨延胡索单味中药抗阿片类精神依赖的作用;同时比较延胡索与l-THP抗阿片类精神依赖的多巴胺能系统药理作用机制。方法:将筛选合格的19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9组:即NS对照组、模型组、NS治疗组、延胡索和l-THP高、中、低剂量组,每组22只。各组大鼠颈背部皮下注射NS或吗啡后(吗啡起始剂量为10mg-kg-1,逐日递增,至第10天为100mg-kg-1),分别置黑、白箱进行训练(白箱为吗啡伴药箱),连续10d,在末次训练48h后进行CPP测试。确认吗啡CPP模型建立成功后,即刻处死NS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分别取其VTA、NAc和PFC脑组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多巴胺递质含量;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DRD2的表达。延胡索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则分别给予延胡索2g·kg-1,1g·kg-1和0.5g-kg-1水提液(内含l-THP的量分别为0.153mg、0.077mg和0.038mg),l-THP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l-THP3.76mg-kg-1、1.88mg-kg-1和0.94mg·kg-1灌胃治疗,NS治疗组灌胃生理盐水,持续治疗6d再次CPP测试后处死,同前取材分别检测其多巴胺递质含量和DRD2的表达。结果:(1)CPP测试:在末次训练48h后,与NS对照组比较,各吗啡训练组大鼠在白箱停留的时间明显延长(P<0.01或P<0.05);治疗后,延胡索和l-THP高、中剂量组大鼠在白箱停留的时间显著减少(P<0.01或P<0.05),即CPP效应在用药6d消退。(2)多巴胺递质:与NS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VTA、NAc和PFC脑区内多巴胺递质含量升高;治疗后,与NS治疗组和模型组比较,延胡索和l-THP高、中剂量组大鼠VTA、NAc和PFC脑区内多巴胺递质含量明显降低(P<0.01)。(3) DRD2:与NS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VTA、NAc和PFC脑区内DRD2表达降低(P<0.01或P<0.05);治疗后,与NS治疗组和模型组比较,延胡索和l-THP高、中剂量组大鼠VTA、NAc和PFC脑区内DRD2表达上调(P<0.01或P<0.05)。结论:(1)延胡索能加速吗啡CPP效应的消退,下调奖赏神经环路VTA-NAc-PFC中升高的多巴胺含量和上调DRD2的表达可能是其机制之一:(2)对吗啡CPP效应消退的药效作用,以及奖赏神经环路VTA-NAc-PFC中多巴胺含量和DRD2的影响,含一倍量l-THP单体的延胡索中药相当于单独应用约24倍l-THP单体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