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埃罗·斯拉法在《用商品生产商品》中通过提出“标准合成商品”(以下简称为“标准商品”)概念,企图恢复以劳动价值论为核心理论的古典经济学知识体系。他不仅不理会边际革命以来“边际”分析方法在经济学领域中取得的巨大进步,而且还把边际分析的方法看作是假性的。斯拉法的标准商品理论体系一经面世,在经济学界立刻引起了很大影响,以琼-罗宾逊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立刻据此重新解读凯恩斯经济学,并对新古典综合学派展开严厉批判,从而引发了经济学界著名的“两个剑桥的对仗”。这场争论最终以新剑桥学派的出局而结束。经济理论在二十世纪遭遇了几次巨大的冲击,这场大争论就是其中的一次。为什么经济学在二十世纪还经常爆发不同学派之间的学术大论争,并且论争的双方彼此要否定对方的根本观点和整体理论,这是一个必须从知识论高度探究的重大问题。研究表明,导致这些大论争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学家们对如何解答“什么是科学的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学知识”这个知识标准问题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更进一步地说,他们对如何解答“合格的社会科学是什么”这个问题也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我们看到,在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中,出现过多次值得反思的大转变。第一,经济学中价值论研究图式的变迁,不同的价值论基础造就了不同品格的经济理论;第二,经济学发展历程中研究目标和研究课题的大转变,不同的经济学目标视野造就了不同品格的经济学体系;第三,对不同图式和不同视野(即不同品格的理论)进行逻辑整合后所形成的经济学体系。这是一个亟需从科学认识论,特别是科学知识论高度分析的问题。不弄清楚这些根本性问题,经济学不仅建设不成一门合格的科学,而且也永远难以有效地指导人类的经济实践活动。如何评定理论(特别是社会理论)是否具有科学性?这是人类理性发展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斯拉法企图解决古典经济学中不可解决的概念问题,表明他知道古典经济学理论的非科学特征。我们探索学术研究中的“斯拉法现象”,不仅是要告诫迄今仍旧泛滥的非科学研究,更是为了深入探讨社会科学的科学性问题,并对“科学性标准”本身给出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