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功能主义理论认为社会结构中的每个单元都有其各自的功能,且部分的功能是为整体服务的。民间信仰作为布朗族社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积极的与其他社会文化事项互动,还具有多重社会功能。基于此认识,笔者选取了布朗族社会中与民间信仰关系最为密切的四个因素:生态环境、生计方式、日常生活和社会组织,分别讨论了民间信仰与各个因素的关系,探究民间信仰如何与之互动,从而揭示民间信仰在当代布朗族社会中的功能。全文建立在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共由六章组成。第一章详细的交代了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动态、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等,并简单介绍了布朗族和田野点老曼峨村。为了清晰而全面的介绍布朗族的民间信仰,第二章概述了布朗族民间信仰的内容,其中主要包括信仰对象,如自然崇拜、鬼神崇拜和祖先崇拜;仪式,如人生礼仪和农耕礼仪;宗教禁忌和巫师等。另外,结合西双版纳布朗族地区佛教与民间信仰的融合现状,笔者在第二章介绍了佛教与民间信仰的关系。自此,布朗族民间信仰的全貌得以呈现,为之后四个章节的论述奠定了基础。从第三章开始至第六章,笔者详细地分析了民间信仰和生态环境、民间信仰和生计方式、民间信仰和日常生活以及民间信仰和社会组织四对关系。就民间信仰和生态环境而言,布朗人长期的生存实践逐渐形成了传统的知识体系,它不仅约束了人的行为还能帮助人更好的适应自然,民间信仰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起到同样的作用。民间信仰逐渐演变为一种观念意识,形成了布朗人亲近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观,有效地促进了人与自然的良性循环。从某种程度说,民间信仰具有维护生态环境的功能。就民间信仰与生计方式而言,民间信仰历来是布朗人生产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刀耕火种式的传统生计方式下更是如此。布朗族在砍地、烧地和耕种之前都需要得到神灵的许可和庇护,加之鬼神观念己深入人心,生产祭祀在当下生产活动中仍十分常见。但新兴的茶叶经济避开了民间信仰的传统观念,涌现了人与茶新型的人地关系。民间信仰面对这一变化略显无助,出现了随着生计方式变迁而被逐渐边缘化的趋势。就民间信仰与日常生活而言,它是四组关系中结合最为密切的一组。民间信仰与日常生活已粘连得十分紧密,深具民俗性特征。无论是衣食住行医或是人生礼仪,亦或岁时节庆与社会交往,都与民间信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民间信仰保障了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转,并在其中发挥了安慰心理、帮助人生转型、重申社区价值观及协调人际关系等多重功能。就民间信仰与社会组织而言,民间信仰是传统社会组织正常运转的信仰基础,传统的“头人制”和家族“嘎滚”的延续都蕴涵着祖先崇拜的内容。当代政府基层组织作为村寨管理的主体,在村寨管理中遇到诸多新问题。所以,传统社会组织在沉寂多年后回归村寨社会,成为政府基层组织管理村寨的好帮手,究其原因是它特有的组织、协调和管理的社会功能,而民间信仰则是它回归的基础和保障。最后,结合以上论述,笔者综合分析了民间信仰在新时代所具有的维护生态环境、解释与认知、心理慰藉、社会整合、文化交流与传承等多重功能,由此而维系了布朗族社会的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