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北部湾经济区的建成,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经济发展迎来一次绝佳的发展机会,区域经济发展前景喜人。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这一重任就落到了大学生身上,尤其是落在了学历层次相对较高的硕士毕业生身上。通过对用人单位和已毕业3年以内毕业生个人的实际调查,我们发现,硕士毕业生本身人力资本积累相对丰富,使其形成较高的职业发展期望和职业追求,这对个人的发展和成长来说有积极的作用,可以让硕士毕业生在有人力资本积累的基础下,在职业发展中取得较大的成功。而过高的职业期望也恰恰成为部分硕士毕业生对职业满意度低、职业适应性差的一个重要原因。除此之外,由于学校教育和人才就业指导工作不足、用人单位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机制尚不完善及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多种因素,硕士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反映出了职业期望过高、职业意向不明、职业技能和人际处理能力不足、职业环境适应能力低等问题,使得步入社会初期的硕士毕业生职业适应用时长,职业稳定性较差,跳槽频繁。对个人发展和地区经济发展都产生了不良影响。本文认为,要解决高校硕士毕业生职业适应性的问题,主要途径有四:硕士毕业生自身须有明晰的自我认知能力、敏感的就业环境认知能力及明确的职业规划和发展能力,同时应通过不断提高学术能力和积极培养素质增强适应能力;高校应加快对硕士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以激发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断完善和探索导师制度并加强监督和管理,进一步深化学校就业指导活动和职业适应性指导工作并落到实处;用人单位要在思想观念上认同和重视硕士生,加强育人、留人工作,并通过改善客观环境、提供在职培训等方式培养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国家对硕士毕业生加强就业政策的引导,探索在职社会培训的新路子,为硕士毕业生提供学习和进修的机会,增强职业适应能力。形成从内到外,从学校到社会的系统性培养和发展体系,最终确保硕士毕业生在学校的教育质量,使其毕业后亦能不断的学习和提升,从而更快、更好地步入社会,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