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是20世纪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向,更是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以胡塞尔为代表的一批西方哲学家提出了“生活世界”理论。知识观作为哲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也必须实现由理性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由此出发,作者提出“生活知识观”这一新的概念。 但是,“生活知识观”不是对胡塞尔等人“生活世界”理论的简单推演,而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发展理论和社会实践理论,对胡塞尔等人的“生活世界”理论进行全面、深刻的剖析之后提出来的。 那么,什么是生活知识观呢?生活知识观是与科学知识观相对的一个概念。科学知识观存在进步的一面,但它脱离人的现实生活,忽视人的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其思维方式或立场是认识论、知识论;决定论;符合论、反映论。与之相对,生活知识观将知识视为人的一种生存方式,知识必须关心人的生存、发展状况,关注人的需要和价值,关怀人的现实和理想。作者提出,要实现由科学知识观向生活知识观的转变,必须在思维方式或立场上转向存在论、生活论;选择论;生成论、创造论。 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生活知识观的内涵是:知识来源于人的生活,通过人的社会生活获得,为了人更好地生活。科学知识观视野下知识的特征主要是理论性、封闭性、客观性。与科学知识观不同,生活知识观视野下知识的特征主要是实践性、开放性、理解性。 “生活知识观”概念的提出将给课堂教学改革以重要启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课堂知识教学存在着种种缺陷和不足,我们应运用生活知识观对其进行改革。对此,作者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